【疫情防控 甘肅在行動】慕海濤:志愿抗疫的大男孩,細心又暖心

原標題:慕海濤:志愿抗疫的大男孩,細心又暖心

慕海濤

幕海濤參與抗疫志愿服務。受訪者供圖

“小慕,你網課上完啦?”“小慕,你昨天帶來的酥角還挺好吃,年紀輕輕就會做飯,不錯。”“小慕,今天咱們小區做不做核酸呢?”……居民口中的“小慕”是今年3月初蘭州本輪疫情發生以來,在西固區先鋒路街道三姓莊社區做志愿者的慕海濤,還有2個月才滿20歲的他是天津天獅學院電子商務專業一年級的學生。在家上網課,出門到社區做志愿者。無論是小區門口值守、核酸檢測現場維持秩序,還是幫居民轉運物資、搬搬抬抬。哪里有需要,他就出現在哪里,隨叫隨到、快速切換身份角色。同時,總是樂呵呵的他還給值守小區的居民們帶來了不“疫”樣的快樂。

關鍵時刻能頂上去的年輕人

慕海濤說,由于疫情原因,去年12月中旬,他就從天津返回了蘭州,這學期開學后也只能在家上網課。本輪疫情發生后,還未開學的他看著家鄉的疫情,絲毫沒有猶豫,通過網上報名加入志愿者大軍。3月22日,慕海濤和自己學護理專業的“00后”女朋友劉倩一起被分配到了三姓莊社區當志愿者。

三姓莊社區黨委書記趙亮說,慕海濤剛來第一天就當上了“信息錄入員”,干起工作有模有樣,工作流程說一遍就能領悟,上手也很快,哪個崗位缺人,只要給慕海濤一安排,他準能頂上去,還能完成好。

當上志愿者沒幾天,慕海濤就從“幕后”轉到了“臺前”,穿上了紅馬甲,去小區門口值守。只要沒有網課的時候,他就會在值守的小區里忙活。

慢慢地,慕海濤也能勝任核酸檢測現場維持秩序和輔助醫護人員做核酸檢測前掃碼的工作。隨后,慕海濤當上“大白”。慕海濤說第一次從社區工作人員手里接過防護服,他的手心都緊張的出了汗,雖然他需要學習怎么穿防護服,但一想到能去核酸檢測現場幫忙,他又很快克服了各種困難。

從“小白”到“大白”,慕海濤花了不到一周時間,從不會穿防護服到最多一天完成800人的掃碼任務,慕海濤在志愿工作中也慢慢摸索出了自己的門道。

“回家后,感覺整個人都皺了。”慕海濤說,穿防護服的經歷讓他更加敬佩一次次挺身而出的醫護工作者。

隨著對社區工作的日益熟練,慕海濤更是變成了“全能選手”。幫居民送物資,練過幾年武術的他還給居民們表演武術解悶,大家一看到他值班都會親切地打個招呼,說一句“小慕來了。”

看到社區工作人員因為家里小區封控,只能睡辦公室時,他很貼心地給工作人員說:“大哥我也不回家,我也在社區睡,我陪你。”最讓社區工作人員津津樂道的是,小慕還帶自己做的飯和點心給大家吃,讓大家在工作之余,多了一絲溫馨。

帶給居民不“疫”樣的快樂

讓醫護人員在愉快的氛圍中幫居民做核酸檢測,給管控小區不能出門的大爺大媽解悶,讓社區工作人員在辛勞之余能會心一笑,“小慕”總能把歡笑帶給大家。

“小藍點外套大姐是上組第十個。”“出租車大叔是這組第一個。”……在協助醫護人員做核酸檢測時,他并不覺得這是個枯燥的工作,精準又幽默地表述做核酸居民的特點,讓醫護人員方便辨認,同時也讓枯燥排隊的隊伍里不時傳來笑聲。

細心的慕海濤在不到一個月時間內,和值守小區里的居民從陌生人變成了熟人。“大叔,您有糖尿病,這個點心雖然說是無糖還是很甜,您最好別吃。”“老奶奶,您不要急,我扶您過去做核酸。”慕海濤用“行動”拉近“距離”,用“細心”贏得“暖心”,安撫著特殊時期居民們焦灼的情緒。

慕海濤和女朋友劉倩一起在小區值守時,會唱歌給彼此加油鼓勁。遇到不太配合的居民埋怨時也會互相講笑話不去生氣。

每天傍晚5時,頭發花白的高個子叔叔會來門崗找志愿者聊天;每天晚上7時,有位遛狗的叔叔會準時下樓遛狗……慕海濤覺得當志愿者的日子讓他看到了更多普通卻又美好的生活。

“作為志愿者,看似我付出了,其實我的收獲更多。”慕海濤說,當志愿者讓他看到非常時期,社區工作人員的艱辛,普通居民的善良和大家團結一致的力量。

慕海濤服務的幾個小區都是老年人居多,在和老年人接觸過程中,他覺得“老人”不應該是落后的代名詞,老年人身上的包容和經驗仍然是年輕人學習的榜樣。

“我在疫情期間做志愿者的日子結束了,但我要幫助更多人的想法卻沒有結束。”慕海濤說。

奔流新聞·蘭州晨報記者熊園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