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西李家灣社區:堅定信心 共同戰“疫”

本網記者程健

新一輪疫情突如其來,蘭州市城關區靖遠路街道西李家灣社區聞令而動,立即組織各方人員投入“戰斗”。

“張書記,我們能做什么?”“我想做抗疫志愿者,在哪里報名?”“幾點報到?哪里報到?”……

一條條主動請纓的信息在工作交流群里閃爍。

社區工作人員、駐守干部、志愿者、退役軍人、轄區居民等,很快,各種力量聚集到了“社工委”抗疫隊伍當中。

“334”舉措筑牢戰疫防線

突如其來的疫情防控工作,給本就人手緊張的社區帶來了很大壓力,為使疫情防控工作精準高效,社區將全部人員進行了分工。

由“社工委”成員和市、區駐守干部組成的“紅色駐守小分隊”配合物業負責長江小區門口的外來人員登記、勸返、小區居民出入證核查、快遞消殺、夜間值守等工作。

由志愿者和退役軍人組成的“志愿服務隊”負責搭建帳篷、協調物資、小區巡邏、張貼通知信息等工作。

由社區工作人員組成的“民生保障隊”負責配合醫護人員錄入信息、維護秩序、中藥液發放、環境消殺、垃圾收集、蔬菜、快遞及生活用品配送等工作。

留守社區工作人員則配合上級部門開展電話流調、各類信息收集整理、后勤保障等工作。

同時,建立“封控區建立重點人員臺賬”“管控區外出就醫臺賬”“外來人員出入登記臺賬”,確保時刻掌握各類人員信息。

根據相關安排部署,西李家灣社區將小區分為封控區、管控區和防范區三個區域,在小區大門出入口、管控區、封控區3個卡口點設立黨員先鋒崗、“社工委”志愿服務點。

針對小區屬于老舊樓院,物業管理不到位,人員較雜,老年人居多的問題,統一發放出入證,嚴格管控居民出戶頻次。

在每個崗位,駐守干部掛起牌子、飄起黨旗、亮出身份、響起喇叭,落實分級管控,包抓聯系到戶,精準排摸底數,有序組織核酸檢測,開展不間斷巡邏。

人文關懷讓隔離不隔愛

在管控區,筑牢防線的同時,解決居民群眾當前生活中的困難和緩解精神壓力,成為了社區又一重要工作。

為及時掌握轄區老弱病殘孕等特殊群體信息,及時給獨居老人、孕產婦、殘疾人、基礎疾病人員等特殊困難群體提供特殊關懷,社區按照輕重緩急原則對需要就醫、買藥等情況的住戶開辟綠色通道,經分析研判后提供專項服務保障。

同時,社區利用電話、微信工作群、樓院小喇叭、懸掛條幅、樓院張貼疫情防控最新通知等線上線下宣傳方式,第一時間推送發布疫情防控官方相關信息,教育引導居民群眾科學理性對待疫情、主動配合參與疫情防控,不信謠、不傳謠,消除小區居民恐慌心理和負面情緒。

對于封控區“足不出戶”的居民,社區貼心開展急速跑腿購服務,實時收集居民的物資采購需求,在小區外安排志愿者負責跑腿代購。

為進一步縮短物資送達時間,社區在物資集中點設立封控區專區,安排專人負責定時登記,統一派送。同時,駐守干部和“社工委”積極聯系方舟救援、眾擎救援對小區進行全面消殺,并公布社區有關負責人電話作為心理疏導熱線。

期間,一位唐姓腹部透析患居民每天在家要做4次透析,眼看家里的透析液馬上用完,家人非常著急。

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社區及時聯系醫院送來患者急需的8大箱透析液,并送至家門口,保證了居民用藥不受影響。

勇擔重任無私奉獻踐初心

面對時間緊、任務重,人手少、連軸轉的情況,連日來,所有人員斗志昂揚、熱情飽滿,他們舍小家、顧大家,有時甚至顧不上吃飯喝水,全身心投入到這場“戰斗”之中,書寫著奉獻與感動的最美篇章。

社區書記張文娟,每天平均接打200多個電話,回復數千條消息。因為沒時間回家,她白天在小區堅守,晚上在社區休息。

市區兩級駐守干部,更是積極作為、勇于擔當,對各卡口點嚴防死守,認真履職、兢兢業業,每天都是踩著零點回家,卻從來沒有一句怨言。

“我是黨員我先上!”“收到!”“可以!”“聽組織安排!”……不論何時,工作群里下達的任務,總有人積極回復“收到”,然后迅速完成。

對于這些,小區居民看在眼里、記在心中。有人申請要加入志愿者隊伍,有人籌集資源捐助防疫物資,有人放下生意跑來幫忙,有人做好盒飯前來慰問……

更為可貴的是,3月16日是社區禁毒專干杜紅莉光榮退休的日子。此前,她一直奮戰在抗疫一線,16日當天,她主動向社區請纓,要求延遲退休,繼續參加抗疫工作。她說:“疫情不退,我不退!

“緊張但有序,目前一切運轉正常。戰勝疫情,我們信心十足!盡管小區依然在管控范圍之內,但大家的目標只有一個:早日解封。”張文娟說,“有這么多人為疫情防控出力,有各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我們堅信疫情很快就能過去!”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