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市農村改廁改出新生活 三年來,全市共完成改(新)建農村戶廁31.8萬戶,一類縣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逾九成


(資料圖)

華聲在線8月8日訊(記者 陳鴻飛 通訊員 龍元河 陳嘉卿 王勤) 今天,記者走進衡陽縣峴山鎮峴山村兩塘組村民龍平能家的廁所,地面和墻上鋪著亮堂堂的瓷磚,干凈衛生無異味,在水沖馬桶旁邊,擺放著潔廁靈、消毒液等清潔用品,再也沒了農村茅房的影子。

“廁所一改,大家的生活習慣也講究啦,干凈又衛生,心情都跟原來不一樣了。”龍平能介紹,改廁前,覺得自己是個農村人,不那么講究。現在,自家廁所和城里一樣干凈。

“三格式化糞池+人工濕地”集中式改造現場

近三年來,衡陽縣通過“三格式化糞池+人工濕地”集中式改造,讓污水達到排放標準。截至今年7月底,全縣共完成2.1萬戶農村戶用廁所改建,實現應改盡改,家家戶戶習慣了水沖廁所。

衡陽市鄉村振興局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四年來,該市共完成改(新)建農村戶廁31.8萬戶、農村公廁275座,全市衛生廁所普及率逾九成。其中,一類縣(市區)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90%。

“三格式化糞池+人工濕地”集中式改造現場

衡陽市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讓農民成為改廁參與者、建設者和受益者。創新推行“首廁過關制”,建好第一個廁所并通過轄區群眾驗收滿意后,再全域推廣,確保改一個、成一個、帶一片。該市在生態敏感農村地區采用“三格式化糞池+小型人工濕地”,居住密度較大地區采用“小型污水處理設施+納入污水管網”,分散居住地區采用“小菜地就近消納”等模式,使農民的庭院得到清潔美化,提升了美麗鄉村的整體面貌。

同時,衡陽市鼓勵農民群眾投工投勞,讓改廁戶受益。珠暉區茶山鎮金甲村推行“縣區統籌、鄉鎮實施、農戶參與”改廁模式,“戶內自改、屋外投工投勞”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該村還將農村改廁、湖水治理、美麗鄉村建設、鄉土文化休閑旅游結合起來,進行環境綜合治理。據了解,近三年來,金甲村鄉村文化休閑旅游收入逾200萬元,村集體經濟出資22萬元反哺農村廁所革命。目前,全村衛生廁所整改率達100%。

(一審:夏博 二審:劉樂 三審:蔣玉青)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