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西峰區:“四+”服務模式破解暑期孩子看護難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國甘肅網8月8日訊 據隴東報報道(慶陽融媒記者耿洋洋)進入暑假以來,每天早上10點,隴東學院“三下鄉”支教團隊志愿者李文思準時“打卡”上班,她上班的地方沒有高樓大廈,而是在西峰區顯勝鄉岳嶺村的“愛心互助學堂”。

“每天上午10點到下午3點,會有10名志愿者帶著學生一起學習。”李文思說。平時,他們為小朋友輔導作業,也會利用自己的特長培養孩子畫畫、唱歌等興趣愛好。

據了解,今年,顯勝鄉按照“老有所養、幼有所育”的服務理念,采取“政府主導推動、村級負責運營、社會籌資支持、群眾互助參與”的運行機制,探索“黨建+鄉村治理+愛心公益互助服務”新路徑,利用村部的閑置辦公場所,建成岳嶺村、冉李村2個“愛心互助學堂”,劃分為教室、游戲、課外閱讀、手工制作等區域,讓110名小學生在“家門口”順利“入學”。

為了讓孩子們樂享充實、愉快、安全的假期,西峰區堅持以黨建引領為核心、以服務居民為中心,聚焦青少年學生群體,推行“黨組織+志愿服務者”“黨組織+共駐共建單位”“黨組織+社會組織”“黨組織+第三方機構”的“四+”服務模式,緩解家長暑期“帶娃難”問題,不斷提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效能。

連日來,蘭州路街道東平路社區公益課堂充滿了歡聲笑語。體能老師通過走、跑、跳等基礎訓練和體能游戲引導,鍛煉孩子的身體協調能力。

“暑期,我們積極聯合社會組織和第三方機構,充分利用社區功能室,為孩子們開設武術散打、體能訓練、少兒體適能三門公益課程,還舉辦了‘挑戰卡路里’‘健康達人’等比賽,滿足孩子們多樣化、個性化的發展需求。”蘭州路街道東平路社區黨總支書記賀春陽說。暑期公益課從7月19日開始到8月25日結束,參加人數達到50余人。

西峰區各社區秉持“辦公場所最小化、服務功能最大化”理念,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建立“青少年關愛教育基地”,積極落實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工作機制,推行需求、資源、項目“三張清單”,聯合轄區內共駐共建單位、中小學校共同開展書法、朗誦、舞蹈等培訓,推動街道社區黨組織和共駐共建單位黨組織陣地共享、活動共辦、組織共建,培育形成了一批具有時代氣息、深受青少年喜愛的服務品牌。

西峰區積極推行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三社聯動”工作機制,社區黨組織注重扶持專業性社會組織,引導入駐的社區服務類、公益慈善類、文體活動類等社會組織和專業社工,免費舉辦各類公益性教育培訓活動,積極融入城市基層治理共同體。采取“以場地換服務”的方式,面向社會篩選引進服務優質、口碑良好的第三方教育培訓機構,約定以低于市場價20%~50%的優惠價格或者免費向孩子們提供多樣化的教育培訓服務,極大釋放出了群眾樂意“托”、社會合力“管”的滿滿活力。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