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抓農時,把地重新種起來”——湘西州洪澇災區恢復農業生產見聞

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莫成 通訊員 彭司進 張棋銘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搶抓農時,把地重新種起來!”7月10日上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縣陽朝鄉梭落坪村,種糧大戶何路云正頂著烈日與員工一起補栽秧苗。

6月底,湘西州保靖縣、古丈縣遭受嚴重洪澇災害,農業生產遭受較大影響。

何路云今年種了500多畝水稻,其中100余畝受災。“最近剛好天氣濕熱,有利于水稻生長;早一點把秧栽下,就能多挽回一點損失。”何路云說。

云開雨歇,日出水退。如今,在洪水退去的田地上,村民正在修復水毀農田,開展清淤、消殺、扶苗等補救作業。

古丈縣巖頭寨鎮蒿根坪村,多處農田被洪水淹沒,水稻、玉米等農作物受災達220畝,羊肚菌基地等全部損毀。

村民不等不靠,奮力開展自救。黨員干部帶頭清理溝渠、疏水排澇,受災群眾積極整理田地、補種秋糧,力爭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

災后,兩縣還緊急派出農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一對一”指導農戶救災補損。

古丈縣紅石林鎮茄通村受災嚴重,100多畝玉米、柑橘、獼猴桃被水浸泡,作物大面積倒伏。

“保險公司和農技人員趕到村里,全面核實村民受災情況,開展災后恢復技術指導,確保受災理賠和復耕復種。”茄通村村委會副主任向潤發告訴記者。

據統計,洪災發生后,古丈縣已出動農技人員200多人次下沉一線,積極助農清理溝渠、搶排積水、補種改種,減少受災農戶損失。

伴隨著槳葉急速轉動的“嗡嗡”聲,兩架載滿藥劑的無人植保機騰空而起,按照預先設定線路,在稻田上空分區域穿梭,藥劑均勻地灑落在禾苗上。

這是災后保靖縣陽朝鄉溪州村開展無人機植保作業的一個場景。

“水稻分蘗期,洪水容易導致水稻感染病菌。現在都是科技種田,無人機植保作業更加高效精準。”農技專家彭勁松介紹。

“受災農田基本恢復,接下來將對受災農戶無償供應種子、化肥等基本農資,加快搶修、疏通灌溉設施。”保靖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朱亮告訴記者。

(一審:田鎮圓 二審:余畫 三審:蔣玉青)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