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為民,繪就幸福底色——邵陽市司法局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紀實 全球觀熱點

昌小英 蔣凱 秦依祿


(資料圖片)

良法善治,民之所向。

民生福祉離不開法治保障。近年來,邵陽市深入推進法治政府建設,聚焦“人民”這個中心,邵陽市司法局立足司法行政職能職責,想辦法、出實招,在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推動社會矛盾糾紛有效化解、服務保障人民合法訴求等方面精準發力,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法治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法治為民,一撇一捺徐徐繪出邵陽人民的幸福底色。

護航經濟:“法治體檢”惠千企

5月17日,湖南九天陽律師事務所律師袁旭昭到邵陽南方水泥有限公司開展法律講座。應企業需求,袁旭昭圍繞安全生產、《勞動法》、交通事故等展開培訓。

“袁律師還定期上門,免費為我們企業做‘法治體檢’,在他的幫助下,公司以前出現的勞動用工、合同把關等問題全部得到解決。”南方水泥有限公司人力資源師趙愛軍說。

2020年來,為護航企業高質量發展,邵陽市司法局創新法律服務模式,組建專業的民營企業律師服務團,搭建服務平臺,持續開展“法治體檢”專項法律服務活動。

袁旭昭介紹,作為企業律師服務團的一員,他幫助企業進行勞動用工、安全生產等方面合規建設,查找經營漏洞,促進企業更好發展。

“律師上門服務后,免費為我們重新起草規范的合同模板。今年,公司合同糾紛大幅下降,生產比去年同期提高20%。”邵陽市吉河鋁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李闖東說。

3年來,邵陽市司法局已組織600余名律師為全市1100多家民營企業提供“法治體檢”,共出具“體檢意見書”600余份,提供法律咨詢2100余次,參與起草、審核企業規章制度610份,防范法律風險220余起。

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邵陽還開展“萬所聯萬會”“黨建引領 助力千企”等系列活動;推行柔性執法、出臺法治護航“五好園區”建設8條措施等,護航經濟穩定增長。去年,邵陽在省營商環境評價中,由2021年的第十一位提升至第七位、B類地區排名第一。

聚焦基層:“一站式”“背包式”多元調處解麻紗

“我們對調解結果非常滿意!”5月6日,得益于新邵縣“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該縣一起涉工地意外死亡的案件僅用1天便得到合理解決。當天,涉事企業與家屬達成協議,并賠付到位。

5月5日,新邵縣太芝廟鎮某礦業公司員工羅某工作時突發疾病,搶救無效死亡。因案件事發地在太芝廟鎮,死者羅某是塘溪鎮人,新邵縣矛盾調處化解中心及時調度,讓2個鎮矛盾調處化解中心一起參與調處。案件調處及時、方法得當,沒有造成重大糾紛和負面影響。

為有效化解基層社會矛盾糾紛,邵陽市創新建立“一站式”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機制,在市、縣、鄉建立三級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村(社區)建立工作站。整合紀檢、政法等多部門力量及基層人民調解員共同參與,統籌協調、有效對接,“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社會矛盾糾紛。

聚焦基層治理,邵陽還創新推行“背包式”調解工作模式。

邵陽從鄉鎮、村(社區)的“五老人員”、村干部、鄉賢等人員中選聘“背包調解員”。工作中,他們背上裝有普法資料、皮卷尺等用品的背包,走村入戶開展矛盾排查、糾紛調解、以案釋法等工作。

5月12日,大祥區六檀江鄉六甲社區“背包調解員”夏立軍進村走訪時,曾某發、曾某強兩兄弟因父母遺留祖宅處置問題發生爭吵。夏立軍立即上報,該鄉司法所長徐詠華趕來調解,還圍繞《土地法》《遺產法》為兩兄弟及村民普法。最終,問題解決,兄弟倆和好如初。

目前,邵陽共有“背包調解員”9153名,實現鄉鎮、村(社區)及行業領域全覆蓋。邵陽市司法局黨組書記、局長黃紅五介紹,“背包調解員”在穩基層、保平安中發揮了積極作用,2020年來,全市“背包調解員”共調解各類矛盾糾紛4.5萬件。

健全社會矛盾糾紛行政預防調處化解體系,邵陽社會和諧穩步推進。去年,該市各級人民調解組織共調處各類矛盾糾紛2.2萬件,化解疑難復雜案件561件,調處成功率達96.58%,切實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化解在基層。

服務千家萬戶:打通法治服務“最后一公里”

“蔡律師,社區里一對夫妻離婚發生財產糾紛,我對具體細則不熟悉,你來幫著細講一下。”5月18日,接到邵陽市北塔區柘木社區1組法律明白人熊小毛電話,社區法律顧問蔡松柏來到居民家中,參與調解,為居民以案釋法。

“社區設置法律顧問后,專業律師時常進村普法、參與矛盾調解,還為社區工作人員、法律明白人開展法律培訓,指導社區法治工作越來越規范、高效。”柘木社區綜治員鄧安華說。

邵陽市把法律服務作為建設法治政府的重要著力點,補齊基層服務短板,打通法治服務“最后一公里”。

該市在村(社區)全面推行法律顧問制度,率先在全省實現市縣鄉三級黨政機關法律顧問、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全覆蓋。

同時,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在全市建成13個公共法律服務中心,202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3636個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點),配齊專門聯系人,為老百姓提供法律咨詢、法律援助、公證、司法鑒定、人民調解等法律服務。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農村1小時、城市半小時法律服務圈格局,重點為困難和弱勢群眾服務。2021年以來,各平臺免費為3.5萬名群眾提供法律咨詢服務,受理案件1.7萬余件,為弱勢群體挽回各項經濟損失1.43億元。

此外,創新普法形式,依托公園、村(社區)文化廣場,在全市新建普法宣傳陣地189個,編制宣傳櫥窗6750個,構建基層法治宣傳新陣地;依托45061只村村響大喇叭,每天早、中、晚3個時段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探索“執法+普法”“辦案+普法”,去年精準為4.8萬人普法。

法治服務到家門,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法治需求充分得到滿足,法治建設群眾滿意度大幅提升。

(一審:田鎮圓 二審:鄧望軍 三審:石偉)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