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即時看!暢行“海陸空” 中車株洲所發布7大“黑科技”

華聲在線3月28日訊(記者 肖琳)在海上追風捕電的風電葉片,在陸地上智能駕駛的電氣化公路系統,在發電和輸配電等場景配備能源收儲系統......今天,以“賦能雙賽道·創新添動力”為主題的中車株洲所第三屆科技節盛大開幕,中車株洲所重磅發布7大“黑科技”,涵蓋了“海、陸、空”等多應用場景,也為“雙碳”時代提供更多“零碳”方案。

(中車株洲所第三屆科技節盛大開幕。 通訊員供圖。)

追風捕電 海上“大風車”開啟智能風場運維新模式


【資料圖】

“海風1號”大型復合材料風電葉片長度達110米,相當于39層樓高,掃風面積相當于5個半標準足球場,轉動一圈可供普通家庭2-4天用電。該產品是中車走向海上的第一款百米級海上葉片,助力中車海上風電實現從0到1的新突破,葉片通過系列新技術加持,提升葉片整體結構穩定性與輕量化水平,同時,搭載葉片在線監測系統,極大降低海上葉片運維的難度與成本。

“無人值守”風電場解決方案更是降低了人力成本,以預測性維護為核心,在云邊端構建適應于不同場景的故障診斷和預測模型,通過北斗系統傳遞風電場關鍵信息和重大報警事件,通過大數據的監測,能提前1天至2個月發現機組異常情況,實現了風電場故障的早預測、早判斷、早介入。

風電場再搭載一些如巡檢無人機、巡檢機器人、視頻紅外監視系統等先進巡檢設備,對風電場和風機關鍵部件進行實時監測和巡檢,不斷降低人工成本。一旦系統監測到故障,系統及時通知售后運維人員,有效提升無人值守風電場運維響應及時性,真正實現智能風場運維新模式。

自動駕駛 智能車腦讓交通領域綠色又智能

萬噸級重載機車自動駕駛系統,通過與車載控制系統、信號系統、感知系統、調度系統進行信息交互與安全聯動,可實現基于最優曲線規劃和智能跟隨等技術實現重載列車的自動運行,在同等運行路線上,自動駕駛系統相較于人工駕駛,可節能2-3%,提速2-3公里/小時。

電氣化公路系統,是中車株洲所研發的一種全新貨運交通制式,繼承軌道交通的架空接觸網供電方式,深度融合云端行車組織調度、車地通信、車輛電氣、地面供電等核心系統部件,大幅提升貨運效率,有效解決固定線路大運量、環境復雜的大宗貨物運輸降碳難題。目前已在株洲建成全國首條電氣化公路示范線,為開辟重載公路貨運新路徑,實現“交通強國”和“雙碳”目標注入了澎湃動力。

(科技節發布現場。 通訊員供圖。)

能源收儲 巨型“充電寶”構建一站式碳中和解決平臺

風電、光伏等產業蓬勃發展,發電和輸配電等場景的鋰電池儲能需求如何解決呢?

為此,中車株洲所推出了強安全、長壽命、智能化的儲能一體化解決方案——中車儲能系統。它如同一塊巨型充電寶,能把一段時期內暫時不用的多余能量儲存起來,在使用高峰時再提取使用。2022年,中車株洲所已陸續完成了20個儲能系統項目訂單的交付,累計并網項目十余個,可提供集中式大容量儲能到分布式小容量儲能的多種定制化解決方案。

由于風能、太陽能等產生的電能無法實現長途輸送,中車株洲所還推出了面向綠電制氫的大功率IGBT電源,將電能轉換為氫能,儲存好的氫氣經過運輸,可廣泛用于工業、交通等領域,能有效解決新能源電力的消納問題,能將電站產生的電能轉化為電解槽所需的穩定直流電能,為綠電制氫提質賦能貢獻新力量。

此外,中車株洲所創新研發時代碳行管控平臺,集成了碳看板、碳目標、碳盤查、碳核查、碳交易、碳中和等模塊,平臺含30000+條數據,可提供碳數據、碳指標、碳配額等的統一管理,為政企提供了一站式碳中和解決新平臺。

(一審 劉玉鋒 二審 余畫 三審 蔣玉青)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