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資訊丨以鄉村文旅推動鄉村振興——益陽基層代表感受新變化期待新發展

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彭可心

“去年清溪村搞了好多活動,真的搞手腳不贏。”1月14日,省人大代表、益陽高新區謝林港鎮清溪村黨總支委員鄧旭東在益陽市代表團和代表們分享“幸福的煩惱”。


(相關資料圖)

依托周立波故居,清溪村用活“山鄉巨變第一村”名片,巧打文旅牌,已成為遠近聞名的打卡地,帶動民宿、文藝演出、農特產品銷售等蓬勃發展。

“清溪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吸引越來越多優秀人才來到清溪、留在清溪、建設清溪。”鄧旭東說,近幾年,先后有60多名有志青年回到村里,做活產業、營造文化氛圍,續寫“山鄉巨變”新故事。2022年,清溪村游客人數突破100萬人次,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4萬元。

清溪村的“文旅風”越刮越得勁,村民腰包鼓了,頭腦也富了,鄉村振興的步子越邁越堅實。

“未來清溪村要充分挖掘立波紅色文化資源,帶動現代農業與文化創意、紅色教育、鄉村民宿、觀光農業等產業協同發展。”鄧旭東說。

打好“生態牌”,唱響“文旅戲”,安化推動“茶旅文體康”深度融合發展。省人大代表,安化縣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陳飛燕說,安化以茶為基礎、旅為媒介、文為內涵、體為活力、康為延伸的融合發展模式,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的網紅打卡地。2022年,安化縣接待游客91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95億元。

曾經處于荒置狀態的小淹鎮肖家村一隅,如今種植百畝太空蓮,每到夏日,美不勝收。省人大代表,安化縣小淹鎮肖家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肖滿意說,村里統一流轉120畝管控區土地,將種植太空蓮與鄉村旅游相結合,既賣蓮子,又畫風景,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贏。“今年打算利用村里獨特的自然資源和秀美的田園風光,嘗試發展旅游觀光、農家樂等項目,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安化縣南金鄉南金村是柘溪庫區全移民村,也是曾經的省級貧困村。“我們村現在種獼猴桃、黃桃、柑橘,果肥汁甜,好受歡迎呢。”省人大代表,安化縣南金鄉南金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夏建興說,村里積極構建“旅游+特色種植”的產業新模式,將水果沉浸式采摘做成了“金字招牌”。農戶手工磨的豆腐、自家做的擂茶、山上放養的土雞都變成錢,裝進了村民腰包,全村老少吃上“旅游飯”,2022年村集體經濟突破180萬元。

安化縣柘溪庫區自然資源豐富,桃花島、唐溪茶場、供銷文化展示館等景點旅客越來越多。

“保護柘溪水庫生態環境,推動生態旅游發展。”夏建興建議,科學利用柘溪庫區大水面資源,以生態漁業為主引擎,以生態旅游為主抓手,發展休閑垂釣、民宿餐飲、賽事運動等涉水產業,走出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移民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鄉村振興發展之路。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