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路子”、搭“臺子”、擴“圈子”……邵陽:三措并舉聚力推進“湘商回歸”工程

全媒體記者 唐亞新  通訊員 張光升 劉雨薇

全市湘商投資新注冊有投資企業64個,湘商回湘累計到位資金423.65億元,累計引進簽約項目300個,其中億元以上簽約項目 144個、“三類 500 強”項目16個;實際利用外資4500萬美元,同比增長35.7%……

引過來、留得住、走得遠。2022年以來,邵陽市充分挖掘和利用自身優勢,依托全球遍布百萬邵商的巨大優勢,通過找“路子”、搭“臺子”、擴“圈子”,三措并舉聚力推進“湘商回歸”工程,湘商企業回遷、資本回流、項目回投、人才回聚、總部回建的態勢逐步顯現。


(相關資料圖)

找“路子”:引導邵商“想回來、敢回來”

“所有成就,都離不開家鄉開放的環境、優質的服務。”1月初,在邵陽東盟科技產業園新辦公室里,園區創辦人、泰國湖南商會會長劉純鷹感慨道。如今,劉純鷹聯合老撾、越南、緬甸等國的湖南商會,在邵陽經開區投資50億元,建設東盟科技產業園,打造邵品出邵基地、對接東盟新平臺。

近年來,邵陽市委、市政府加強政策引導,出臺政策舉措,推進“邵商回歸”,引導邵商“想回來、敢回來”。

(2022年8月,第六屆全球邵商大會暨中國—東盟中小企業合作推進會在邵陽市召開。 通訊員 攝)

建立信息資源臺賬,精準對接。邵陽市在全球46個商會建立邵商聯絡處;成立邵商聯絡辦公室,搭建一體化數字招商平臺,集中對外推介招商資源,發布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建立《邵商回邵投資意向項目庫》等信息臺賬,通過各級領導出面“一對一”精準對接,促成項目盡快達成、落地。

完善回歸工作機制,精誠保障。出臺邵陽市推進“湘商回歸”工作實施方案等,為邵商回歸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建立考核通報機制,推動全市各級各部門為邵商回歸主動靠前服務。創新“三員”服務機制,設立招商聯絡員、全程代辦員、駐企服務員,對邵商回邵辦企提供全周期、保姆式的精細化服務。優化融資貸款機制,市本級設立5億元創業扶持資金,鼓勵市內融資擔保公司為回邵創業企業融資提供擔保服務。

舉辦系列招商活動,精益作為。積極舉辦第六屆全球邵商大會、“正和島百企邵陽行”活動等市級重大招商活動,邀請異地邵商參與重大項目集中對接、洽談、簽約等,活動期間累計簽約合同96個,投資金額1833.86億元。組織邵商參加第十屆全球湘商大會、首屆湖南旅游發展大會等5場省級招商活動,進一步擴大重大經貿活動溢出帶動效應。

搭“臺子”:確保邵企“留得住、能發展”

“邵陽大力關心支持產業發展,點對點為我們解決用工、資金等各類難題。企業發展信心更足了。”1月3日,邵陽美麗來發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曉忠為邵陽營商環境豎起了大拇指。美麗來成立于2005年,從小作坊起步,目前該企業建立起相對完整的發制品產業鏈。去年,面對新冠疫情影響、經營成本上升等諸多瓶頸,該企業仍完成進出口總額約25億元。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不斷補鏈強鏈延鏈。2022年以來,邵陽創建優化營商環境110平臺,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對接落實“湘易辦”建設。

搭建服務平臺“解難題”。邵陽將服務企業的24個窗口單位的680項事項梳理整合到8個綜合窗口,打造全流程綜合服務平臺。邵陽還在全省率先推行企業歇業備案制,最大程度助力邵商企業紓困蓄能。深入開展“企業家接待日”等活動,積極解決企業發展中遇到的用地用工、投訴執法、政策兌現等堵點、痛點、難點問題。

寒冬時節,邵陽經開區內,智能廠房、重大項目鱗次櫛比,機器轟鳴,熱火朝天。憑借突破“卡脖子”的特種玻璃技術,邵陽市委、市政府著力補鏈、強鏈、延鏈,著力打造“中國特種玻璃谷”。目前,成功吸引36家外地邵商企業加入特種玻璃產業集群,創造年產值達100億元。

(邵陽東盟科技產業園。通訊員 攝)

打造產業平臺“強支撐”。去年以來,邵陽東盟科技產業園建成開園,總投資50億元,引進邵商企業36家。邵陽中非經貿產業園加快建設。推動建成滬昆百里工業走廊,培育國家級園區1個、千億園區1個、7個省級重點園區,突出9大優勢產業建鏈、補鏈、延鏈、強鏈,為邵商“抱團式落地、聯盟式入駐、鏈條式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發展科創平臺“提質效”。邵陽積極引進院士專家團隊,建成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家、重點實驗室4家、企業技術中心26家,大力發展邵陽先進制造技術研究院、邵東智能制造研究院等科創公共服務平臺,以雄厚科創實力為回歸邵商發展賦能。

邵陽還加強“育商”力度,讓招來的“商”引來的“資”在本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最終融入當地并成為當地的品牌企業或品牌產品,并形成走向世界的大格局。

擴“圈子”:推動邵品“出得去、有市場”

“搶抓RCEP新機遇,深化湖南東盟新合作。”2022年8月,為期3天的首屆湖南—東盟投資貿易洽談會暨第五屆東盟·湖南(邵陽)名優產品交易會在邵陽市圓滿收官。邵陽進一步密切與東盟經貿往來,助推湖南和東盟經貿合作高質量發展。

(2022年8月,首屆湖南—東盟投資貿易洽談會暨第五屆東盟·湖南(邵陽)名優產品交易會在邵陽舉行。 通訊員 攝)

目前,東盟地區由邵商創辦的企業數量和投資額均居全省前列。邵陽承接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等地的行業規模企業和本土特色優勢企業,正在成為湖南對接東盟貿易的“橋頭堡”。乘借這股“東風”,邵陽推動邵品“出得去、有市場”,外向型經濟駛入快車道。

擴寬“交通圈”,確保邵品馳騁內陸。邵陽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構建全國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和現代流通體系,并采取降低涉企收費、發展多式聯運等舉措,降低物流成本,確保邵品可快速便捷通達全國每個城市。同時,舉辦“通道進市州、RCEP進園區”邵陽站宣傳推介會,推動“邵品進商超、上高鐵、入名店”,為邵品出海創造良好條件。

擴展“外貿圈”,實現邵品通江達海。近年來,邵陽在全省先行先試保稅改革,引導發制品、鞋業、打火機等行業14家外貿企業建成企業自用型保稅倉,讓邵企在“家門口”就可以辦理海關業務。借鑒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第一批制度創新成果,促成綏寧縣政府、邵東經開區與自貿區長沙片區雨花管委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探索市場采購、對外貿易“飛地模式”,推動更多邵陽企業拓展海外市場。

擴大“朋友圈”,推動邵品走向全球。邵陽市編制《邵陽市加快推進對非經貿合作發展規劃》,建立湖南與東盟常態化經貿合作平臺,推動中國—東盟中小企業合作委員會秘書處落戶邵陽,促成以邵商為主體的東盟國家湖南商會與邵陽市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舉辦邵陽名優產品走進東盟經貿博覽會等系列活動,進一步擴大邵陽“朋友圈”。截至目前,與邵陽市有貿易來往的國家和地區共170個,居全省第2位。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