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長沙兩會第二場“代表通道”開啟,5位代表回答記者提問

全媒體記者 王智芳 丁鵬志

12月29日,長沙市十六屆人大二次會議在長沙人民會堂舉行第二場“代表通道”,王曉玲、陳石紅、劉育標、易紅科、陳爽5位長沙市人大代表走上“通道”接受媒體集中采訪,回應社會關切的社情民意、鄉村振興等問題。


(資料圖片)

社情民意“一呼即應”

今年11月,長沙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和長沙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聯合下發通知,組織開展人大代表向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反映社情民意工作。

開通12345熱線對改善民生起到了哪些作用?長沙市人大代表、長沙市行政審批服務局12345熱線辦主任王曉玲介紹,今年以來,12345政務熱線受理“一呼即應”訴求83636個,解決率98.82%。熱線設置7*24小時響應和服務市場主體的專席,已受理政策咨詢和涉企服務訴求14萬件,為企業解決大量問題,持續優化了營商環境,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下一步,加大12345政務熱線受理和不受理范圍的宣傳,把社情民意與代表反映個人訴求精準區分,以更好使用熱線資源。”王曉玲說。

果農搭上鄉村振興“直通車”

鄉村要振興,產業和交通是關鍵。長沙市人大代表、長沙西部的狀元故里巷子口鎮科鴻蔬菜合作社負責人易紅科帶來了他的切身感受。易紅科所在的合作社種的小水果,有聞名全省的李子及黃桃,都是種在高海拔的山地。

“以前,我們合作社的成員只能先一天采摘,第二天用扁擔挑下山,要花兩天時間才能送到集鎮去賣。若遇到大雨天氣,山路不通,人都出不來,只能眼睜睜看著水果爛掉。”自從農村公路建設到山里的果園基地,實現了用車子一次性運輸送到集市,不僅加快了小水果在成熟時的銷售,每年還有大量市民到老百姓家中購買,如同坐上了鄉村振興“直通車”。

:“水果也從原來無人問津的幾塊一斤,漲到現在通過電商等平臺爭相預定的十幾塊一斤,有的合作社成員出售李子的年收入達到十幾萬元,少的也有幾萬元。”易紅科說。

獻策“強省會”:科學發展,保持智能制造優勢

近年來,湖南省努力打造5000億元營養健康產業規模,省會長沙更是承載著2000億級的重任。

“當前,我們還存在產業發展不平衡、品牌優勢不明顯、資源統籌不充分等問題。”長沙市第十六屆人大代表、澳優乳業中國區副總裁劉育標建議,“進一步完善產業規劃與政策體系,推動產業集群化、強品牌化發展,將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建立起科學發展模式等。”

同樣為實施“強省會”戰略建言獻策的,還有長沙市人大代表、三一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助理陳爽。

目前,長沙已有三一、中聯兩家企業獲評工信部“數字領航企業”,三一和博世獲評“燈塔工廠”,共獲批國家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和專項項目27個,居全國省會城市之首。

“智能制造已在長沙蔚然成風。”陳爽建議,長沙在這一輪新技術革命里保持優勢,將新能源作為產業鏈進行打造,利用長沙有電動化上游系列原材料的產業優勢,將原材料優勢和長沙工程機械裝備產品優勢結合,合力做好新能源全產業鏈的文章。“將長沙打造成新能源工程機械之都、新能源裝備全產業鏈之都。”

讓“網紅長沙”變成“長紅長沙”

“我和我們的團隊主打的是沉浸式體驗美食美景,很多迅速成為網紅現象級產品,說明長沙蘊含著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張力。”長沙市人大代表、長沙市雨花區工商業聯合會(總商會)執委陳石紅說,“我很關注如何推動文旅長沙建設,也一直思考著,如何讓‘網紅長沙’變成‘長紅長沙’。”

陳石紅認為,要適應新的市場需求,要多換位思考,消費者需要什么,就打造什么。還要著力打造爆款,老長沙味道的文創、輕食、民宿等文旅業態都是爆款來源,既要保持原味,更要有鮮味和新味。

在創新宣傳形式上,陳石紅建議,充分運用文創+科技的手段,邀請市民用鏡頭記錄與長沙的故事,讓人人都成為長沙推薦官。

(一審:丁鵬志 二審:黃京 三審:丁興威)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