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綠色水運看湖南|益陽:綠色低碳引領新能源船舶產業乘風破浪

編者按:湖南是內河水運大省,航道里程1.2萬公里、全國第三,其中千噸級以上航道1209公里;千噸級以上港口泊位124個,2021年全省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 2.46億噸。近年來,湖南用綠色為水運賦能,推動水運高質量發展,正由水運大省向水運強省闊步邁進。日前,華聲在線記者先后赴湘潭、益陽等市州,感受湖南綠色水運的澎湃動力。現推出“綠色水運看湖南”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華聲在線記者 龍騰 益陽報道

圖為純電動游船。蘇崢嶸 攝


【資料圖】

夜晚的南洞庭湖一片寧靜,一艘不斷變幻著光影的游船安靜地行駛在湖面上,聽不到一絲機器的喧囂聲。這是一艘由湖南省海荃游艇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新一代純電動游船。該船為雙機、雙槳、雙舵、電動機為動力驅動的雙體船,具有良好的耐波性和適航性,且噪音小,零污染,是全國水上旅游景區的新寵。

益陽處于資水和沅水、澧水的下游,南洞庭湖腹地,水網密布、水運發達。在這片沃土中孕育起來的益陽(沅江)船舶制造產業園,已成為湖南省唯一的船舶制造聚集區,同時也是“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湖南省先進制造集群”和“湖南省省級船舶制造特色工業小鎮”,具有完整的船舶裝備制造產業鏈,能承接建造各類內河及沿海船舶。

在全球減碳背景下,航運業綠色發展路徑逐漸指向新能源船舶,低碳、零碳排放船舶的發展已成趨勢?!皞鹘y船舶使用重柴油、柴油、汽油作為動力系統能源,不僅能耗高、尾氣排量大,還會對水域造成嚴重的油污污染?!币骊柺兴\事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船舶行駛而去,船尾冒著煙,水面飄著油,轟鳴聲不斷,對水源、魚、鳥、乃至整個生態系統影響太大了!”

益陽沅江市是我省主要的船舶建造生產地,年建造能力占全省90%。近年來,沅江市積極引導船舶企業圍繞“綠色環保、新能源、智能智慧”趨勢,主動轉型升級、化危為機,推動船舶產業高質量發展。

為護航新能源船舶產業發展,沅江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了用地、財政獎補、人才保障和稅收優惠等各類扶持政策,對新能源船舶高科技人才引進、成果研發、品牌打造、專利申報等予以支持。陸續關停白沙湖船廠、龍飛船舶等15家灘頭船舶企業,投入2680萬元開展排污管網和環保設施建設,推廣船舶制造新技術、新工藝,引導船舶企業加強環境治理、研發新能源船舶產品、使用環保設備等。與湖南大學、中南大學等10余所高校建立產學研聯盟,與益陽職業技術學院合作共建船舶分院,培養船舶行業后備人才。

目前,沅江市共發展亞光科技、海荃游艇、金航船舶等7家新能源船舶研發制造企業,擁有科研人員169人,申請新能源船舶制造自主知識產權198項,研發出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太陽能游船、純電動鋁合金高速船等清潔動力船舶,船舶動力由傳統的柴油向液化天然氣、太陽能、電能等新能源轉型,具有綠色環保、安全性能高、零污染等優勢,且使用成本和維護成本低,符合綠色船舶發展趨勢。

2018年“湘水運26”輪面世,創下了湖南省內第一次建造萬噸級集裝箱船舶,省內首艘江海直達集裝箱船,國內雙燃料動力裝置首次在新建大型集裝箱船舶上應用,國內集裝箱導軌架首次在內河船舶上應用,“全國首艘超級電容新能源車客渡船”下水試航,被譽為“水上加油加氣站”的省內首艘200立方米LNG新能源油/氣加注躉船等多個“第一”,實現了內河船舶生活污水零排放……

這是益陽市船舶產業從“新”出發,著力打通新能源船舶上下游產業鏈的真實寫照。今年1到7月,沅江船舶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62.83億元,同比增長22.9%,占湖南省船舶制造業的80%以上。其中,沅江新能源船舶產值達20.65億元,同比增長32.1%,占沅江船舶產業總產值三分之一。

(一審:盧小偉 二審:蔣俊 三審:蔣玉青)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