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推薦:沅酉活水潤民心——沅陵縣加強農村安全飲水工作側記

李夏濤 凌長啟

“這水真甜!”11月27日中午,在沅陵縣筲箕灣鎮野柘村巖頭組,村支部書記李桂花巡查自來水管線來到這里,打開一戶村民家的水龍頭,隨手捧起喝了一大口,禁不住夸贊。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野柘村巖頭組地處偏遠,之前村民的生活用水,靠從山下的老水井抽取。今年夏秋時節,沅陵縣遭遇極端罕見的干旱天氣,老水井干涸,巖頭組52戶225名群眾出現生活用水困難。今年9月份,沅陵縣水利局迅速行動,請來專業打井隊,打下一口178米的深水井,徹底解決了該組群眾的生活用水困難。

“水潤民心。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各部門和各鄉鎮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全縣農村飲水安全有保障。”沅陵縣水利局局長田學武介紹,該縣實現了農村供水保障率,集中供水工程水質檢測率,集中供水工程維護運行完好率,通管不通水、季節性缺水、水質不達標等問題解決率等4個100%。

城鄉供水“一體化”,打通“中間一公里”

319國道邊,走進麻溪鋪鎮仰溪鋪村村民尹慧勤家中,洗衣機、熱水器等一應俱全。尹慧勤說:“得益于縣里實施的城鄉供水‘一體化’,再也不用洗個熱水澡還擔心水壓不穩了。”

據了解,仰溪鋪村群眾以前的生活用水,靠引山泉水入戶來解決。“山泉水水質不穩定,遇上大雨山洪,引到家里的水渾濁不清。”尹慧勤介紹,洗澡就更麻煩了,在空氣能熱水器上還要加裝一個增壓泵,不然洗著洗著就沒熱水了。

城鄉供水“一體化”,打通“中間一公里”。為有效解決城鎮供水和村組供水“中梗阻”“兩分離”的問題,沅陵縣按照“城鄉一體、區域集中、管網聯通”的供水原則,創新“城鄉供水一體化、區域供水規模化、供水系統通暢化、經營管理專業化”模式,在全省率先實施“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建設。

從2020年9月起,沅陵縣由縣水利局牽頭組織,縣村鎮供水公司具體實施,計劃通過4年時間,投資4.5億元,分兩期建設,完成全縣21個鄉鎮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建設。一期工程已完成投資2.3億元。截至目前,該縣以縣自來水廠為中心,沿著國省干道,將供水管道向周邊鄉鎮延伸,完成了縣城至麻溪鋪、筲箕灣、深溪口、二酉、涼水井等6個鄉鎮、96個行政村(社區)的城鄉一體化項目建設。

在相對集中的鄉鎮,該縣以新建集鎮水廠,對原有水廠提質升級擴容,延伸自來水管道至周邊行政村,實現“區域供水規模化”。“截至目前,已完成明溪口、七甲坪、荔溪、官莊等9個鄉鎮集鎮自來水廠建設或提質升級,完成了132個行政村(社區)的集中供水管網建設。城鄉供水‘一體化’,覆蓋農村人口31.5萬人。”田學武介紹。

偏遠鄉村“個性化”,打贏“飲水安全保障戰”

山路蜿蜒,沿著沅陵縣城后面的群山,車行近20公里,便來到沅陵鎮白巖界村。

見到村管水員王建生時,他正在村中最高的山頭上檢查自來水供水設備運行情況。“我們村海拔比較高,距離縣城比較遠,‘城鄉一體化’供水實現有難度。”王建生介紹,在前段時間極端干旱情況下,村里通過另尋水源,使用三級電泵引水,保障全村供水安全。

沅陵是我省縣域面積最大的縣,全縣21個鄉鎮、386個行政村散布在莽莽群山中。面對今年的夏秋冬長旱特旱,沅陵縣對“城鄉供水一體化”尚未覆蓋的偏遠高山村組,按照“一水廠一預案,一工程一預案”的原則,制定了保供1-5個月的抗旱保供預案,因地制宜,解決因旱缺水問題。

田學武介紹,該縣通過引水法、增加水源,抽水法、另尋水源,打井法、新開水源,挑水法、維修老井,節水法、保障供給,送水法、保障需求等“六步工作法”,切實打贏“飲水安全保障戰”。

今年以來,沅陵縣級投入農村安全飲水維護資金2100萬元,改造和修復飲水工程293處、打機井201口,有效解決了山區群眾因旱缺水問題。截至目前,沅陵縣農村集中供水率、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6.5%,基本實現了全縣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全覆蓋”。

《省防旱抗旱工作專報》第31期、第37期分別推介了該縣“六步工作法”和超前制定農村供水抗旱保供預案的好做法。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