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臺任澤區上線智能化垃圾分類系統 垃圾分類成小區“新時尚”

“嗶”一聲后,垃圾桶自動開蓋,武書俊把舊紙箱和塑料瓶先后投進相應的垃圾箱后,操作屏上馬上顯示可回收垃圾重量,并同步積分,整個操作不超過1分鐘。

“現在小區有了垃圾分類‘智慧管家’,不僅方便,還能兌積分換禮品!”最近,家住邢臺任澤區中央公元小區的居民武書俊隔三岔五都會將家中積攢的瓶瓶罐罐等可回收物放到小區“大肚筒”里,這也成了她的日常習慣。

武書俊口中的“智慧管家”是指小區的可回收物智能分類垃圾箱。2020年11月,按照試點先行、逐步推廣的原則,任澤區上線智能化垃圾分類系統,中央公元小區便是建設試點之一。

自動開關門、自動稱重、同步積分、垃圾滿溢主動提醒……在中央公元小區,可回收物智能分類垃圾箱投入使用后,滿滿的科技感吸引了許多居民前來投放可回收物,垃圾分類也成了小區的“新時尚”。

“可回收物智能分類垃圾箱分類規范,操作也方便。”武書俊說,可回收物智能分類垃圾箱有金屬、玻璃、塑料、紙類、織物、瓶類6個投放口,可以用刷臉、刷卡、輸入手機號等多種方式操作。

完成投放后,武書俊的智能積分卡上又多了不少積分。原來,在可回收物智能分類垃圾箱底部安裝有數字化稱重模塊,一旦有物品投入,回收箱會自動對投放物品稱重,并按照重量將積分同步到居民賬戶,積分可用來兌換香皂、紙巾、垃圾袋等日常用品。

除了可回收物智能分類垃圾箱,該區智能化垃圾分類系統還包含了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和智能分類管理平臺兩大硬件設備。“以前,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都是混著一起扔,夏天容易滋生蚊蟲,弄得樓道口很難聞。”該小區居民王永棉說,設置廚余垃圾集中投放點后,單元門口的垃圾桶撤走了,不僅道路寬敞,社區環境也大變樣,干凈又舒適。

推行分類收集是為了更好地處置。在發電廠,干垃圾“變身”燃料,為電能生產作貢獻。剩余的濕垃圾,經過處理后可制成高效有機肥料。任澤區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局長顏洪濤表示,目前該區實行定點垃圾分類投放的試點有26個,發放智能垃圾分類居民卡970多張,垃圾減量化將達30%以上,無害化處理率達100%。( 劉楊 )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