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13個湘商回歸項目簽約

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

13個湘商回歸項目簽約

株洲日報·掌上株洲訊(記者/任遠 通訊員/張諜斐 肖玉歡) 今年以來,我市積極推動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行動。截至目前,共簽約湘商回歸項目13個,總投資額103.6億元。

積極對接異地株洲商會

湖南人李建光曾在我市原煤氣公司工作近20年。1998年,他前往深圳創業,在當地打拼出一片天地。今年4月,他帶著對這座城市的情誼回到株洲,并將原本設在深圳、東莞、昆山的相關環保設備生產項目帶回株洲。李建光本人也是廣東高科技產業商會副會長。

4月19日,記者在中國動力谷自主創新園一座廠房里見到了李建光,在他身后,工人們正在抓緊裝修施工,項目將在本月底竣工投產。不僅如此,該企業還在大漢惠普信息產業園購置了兩層樓,用于企業總部辦公。

“株洲擁有良好的產業基礎,在產業工人等方面具有優勢。加上市商糧局、環保局相關領導的大力支持,我們決定將企業制造業部分搬回株洲。”李建光介紹。

市商糧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曾對招商引資項目做過統計,其中有一半以上項目與老鄉有或多或少的關系,因此我市今年進一步拓展招商渠道,深挖這類企業群體,這也與我省湘商回歸工作不謀而合。為此,市政府常務會議日前審議通過《株洲市“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行動方案(2022-2025年)》,并將所有重點任務分配到各縣市區和相關園區。同時,市商糧局還積極收集各異地株洲商會情況,并加強與湘商企業進行對接。

吸引一批要素服務類項目

記者注意到,在《株洲市“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行動方案(2022-2025年)》中,我市首次提到要素服務類項目的招引。

“這是一個新提法,即為主導產業做配套服務的項目,包括金融、供應鏈、人力資源、策劃包裝等,涉及項目流程落地的各個服務環節。”上述負責人介紹。

目前我市已在這一方面發力。2018年,攸縣人譚鐵軍在深圳創立了一家企業形象策劃公司,幫助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做跨境推廣及咨詢服務。今年3月10日市商糧局工作人員與譚鐵軍首次見面后,僅9天時間,他就正式簽約,將企業搬來株洲。

“我們的市場主要在海外,對企業選址要求不高。株洲的人力、房租成本僅為深圳的三分之一,企業壓力減小不少。”譚鐵軍說。

市商糧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他們正在對接的類似要素服務類企業達10余家,已有4家企業落地,這對推動我市第三產業發展、豐富服務類企業類型、帶動本地就業具有積極作用。

相關新聞

《株洲市“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行動方案(2022-2025年)》出臺

推動湘商從單一項目 向多領域回歸拓展

株洲日報·掌上株洲訊(記者/任遠 通訊員/張諜斐) 日前,《株洲市“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行動方案(2022-2025年)》出臺,為做好湘商回歸工作提供指導。

市商糧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要通過4年左右的時間,實現省一級異地株洲商協會或聯絡機構全覆蓋,推動湘商回歸領域從單一項目向資本、人才、科技、商貿市場、社會公益等多領域回歸拓展,形成總部、產業、資本、人才、科技的大回歸格局,湘商回歸中的高端要素、創新要素比例大幅度提高。力爭用4年時間,引進湘籍企業家規模以上產業類或要素服務類項目2000個(2022年400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300個(2022年40個,確保每年按20%以上的增幅增長)。

根據行動方案,我市將立足粵港澳、京津冀、長三角等主要經濟商圈,多層次、多渠道吸引湘商回歸,鼓勵各地商會會長企業牽頭聯建湘商總部大樓和總部園區。支持有條件的縣市區結合自身產業特色和優勢設立湘商產業園,以“園中園”的方式規劃和建設一批湘商回鄉創業特色產業基地,引導湘商企業抱團回歸。鼓勵有條件的企業開放股權吸引湘商投資,鼓勵金融機構和私募投資機構創新設立湘商資本回歸的金融產品,有序引導湘商參與。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