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堅實結碩果 踔厲奮發啟新程——真抓實干“衡南現象”解讀

加快建成“四區一花園”中的衡南縣。

特變電工云集5G科技產業園在衡南縣投用,它是省內首家全場景5G智慧工廠,也是我省首批“5G+工業互聯網”示范工廠。

唐 曦 譚明星 康廉澤

在今年初發布的湖南省2021年度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區表揚激勵名單中,衡南縣共有8項工作獲省政府表揚激勵,獲獎數量之多穩居全省第二——

推動高質量發展成效明顯,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施“六大強農”行動)成效明顯,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成效明顯,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城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實施污水處理、垃圾處理、黑臭水體治理和農村危房改造等城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成效明顯,深化教育評價改革、推進職業教育改革、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公辦幼兒園學位建設等工作成效明顯,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醫療保障制度改革、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設、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和“互聯網+醫療健康”等成效明顯;全省信訪工作“三無”創建達標;在省政府2021年重點工作綜合大督查中因成功探索教育改革新路子(衡南縣創建家校共育“12345”模式的典型經驗做法)受到表揚推介。

衡南縣車江街道污水處理廠,日污水處理能力達1800噸。

一連串的“成效明顯”背后,是衡南干群奮勇開拓、銳意進取所得的來之不易的豐碩成績。今天,就讓我們聚焦真抓實干“衡南現象”背后,探析其成功的密碼。

黨建引領,按下“紅字鍵”

“多虧了趙支書,我撿回來一條命!那天要不是他帶著村干部及時上門,半夜12點多用小車把我送到衡陽市中醫院搶救,恐怕我人都沒了,感謝他們!”3月16日,回憶去年元旦那場急病脫險的事,衡南縣栗江鎮六合村好沖組王繼旺老人滿是感激。

提起村里黨員干部的好,村民們都有說不完的故事。

“家里有個什么事,打個電話給組里的黨員,15分鐘就趕來了,不出門就把事情給解決了,方便得很!”

“屋場懇談會上我提了下,往我家去的那條路,路邊草太深,怕有蛇蟲出沒傷人,黨員干部第二天就把雜草清理干凈了。”

“黨員帶頭簡辦紅白喜事,帶動了村里的風氣,現在人情往來的壓力小多了。”

“以前有事找黨員,現在黨員主動幫我們解決問題。去年看到我家旱廁不方便,但我用了幾十年,習以為常了,黨員干部就設身處地給我講改廁好處和補貼政策,現在用上了干凈廁所,日子真是舒心……”

在衡南,一個黨小組,也發揮著戰斗堡壘的作用。

衡南縣聚焦屋場這個農村“小單元”,在各村黨組織下面,以屋場為單位設立黨小組,加強對基層群眾黨員的管理和關心愛護,激發其服務群眾、投身發展的積極性。

以高質量黨建全面推動衡南縣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關鍵在黨、關鍵在人。

近年來,衡南縣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不斷嚴密黨的組織體系,建設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干部隊伍,堅定不移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為全縣各項工作提供了堅強的組織和人才保障。

3月7日,來自衡南縣直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千余名黨員干部,啟程奔赴全縣445個村(社區)基層一線,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鄉村美麗蝶變:衡南縣栗江鎮六合村,由曾經的省級貧困村華麗變身為全省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

這是衡南縣以“紅色引擎”推動中心工作的生動實踐,也是衡南縣培養鍛煉干部的務實手段。

衡南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千名人才下基層后,衡南縣委、縣政府將密切關注其成長,并從中擇優提拔重用一批、表彰激勵一批、宣傳報道一批、培養儲備一批,讓優秀者優先、實干者實惠、有為者有位。

敢為人先,奏響“改革音”

3月3日,分布在全縣23個鄉鎮(街道)的衡南縣人民醫院27家分院同時來了一位“新人”——“智醫助理”。

別看名字叫“智醫助理”,它可是由清華大學與科大訊飛聯合研制的人工智能醫療系統,堪比一位學識淵博的全科醫生。它可根據醫生接診時與患者的對話,自動診斷并提示下一步診療方案和用藥建議等,幫助降低漏診誤診率,讓老百姓在家門口不多花一分錢,就享受到全國甚至是全球的優質醫療資源。

“智醫助理”功能不止于此。海量專業知識隨手查,幫助提升鄉、村兩級醫務人員的診療服務能力;自動生成電子病歷,既減輕醫生的工作量、又規范了病歷書寫;“一鍵回訪”功能可以同時對幾千名患者進行回訪,并準確記錄患者反饋。

“智醫助理”的正式入駐,標志著衡南縣成為湖南省首個在全縣域開展智慧醫療試點的地區,這是衡南縣自2019年成為省級醫改試點縣以來,又一次走在全省前列。

改革,是以問題為導向的破題之舉,需要扎實務實的作風和敢闖敢試的勁頭。

為解決鄉、村兩級醫療薄弱,村民“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衡南縣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和基層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讓患者的健康檔案庫、電子病歷庫等診療數據在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互聯互通,遠程會診、慢病管理、家庭醫生簽約等業務“結果互認、資源共享”,縣城內人、財、物的統一管理和績效考核“一網通辦、一網統管”。

面對鄉村辦學條件差,音樂、美術、體育等教師欠缺的實際,衡南縣實施“校聯體”改革“三三五”工程,搭建組織、信息、共育“三個平臺”,堅持投入保障、人才配備、待遇落實“三個優先”,實現登臺授課、教師調配、財務管理、教學教研、學校建設“五個統一”,有力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去年9月,在衡南縣三塘鎮大山村小元町組費錫祥家門前,舉行了一場不拘形式的屋場懇談會,縣委主要領導與脫貧戶分享著豐收的喜悅。

尤其在基層社會治理方面,衡南縣首創首倡屋場懇談會制度,按照“宣傳宣講、釋疑解惑、排憂解難、凝心聚力”的原則,以屋場這個群眾家門口最熟悉的地方,以拉家常這種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推動政策在群眾家門口宣講、民意在群眾家門口聽取、矛盾在群眾家門口化解、難題在群眾家門口解決。

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改,一年接著一年改,改出來的,是人民群眾滿滿的獲得感、甜甜的幸福感和穩穩的安全感。

風清氣正,激發“干事熱”

“非常感謝縣紀委監委澄清對我的不實舉報,為我卸下包袱、消除顧慮,這是組織對我最大的關懷和愛護!”2月10日,衡南縣十三屆紀委二次全會上,該縣紀委監委下發通報,對3起不實信訪舉報予以澄清。

面對舉報問題,衡南縣既堅持“嚴”的主基調,又堅持“三個區分開來”,對不實舉報及時澄清,實現執紀“力度”和關愛“溫度”的統一,除大會通報澄清外,采取當面澄清、當事人所在單位會上澄清、屋場懇談會澄清等形式,對不實信訪舉報予以澄清,持續釋放正向激勵的鮮明導向,激發干部干事創業的內生動力。

近年來,衡南縣積極推動清廉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以“清廉衡南”建設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今年初,衡南縣啟動“四查四治一提振”干部作風建設提升年行動,從查執行治頑疾、查效能治堵點、查訴求治微腐、查擔當治庸懶和提振干部精氣神等五個方面,推動全縣干部作風再升級。

3月,該縣又出臺紀檢監察機關護航營商環境九條措施,依托“12388”檢舉舉報平臺和“12345”政務服務熱線,強化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損害營商環境的腐敗和作風問題的監督,并聚焦政策落實、行政審批、監管執法、工作作風等問題開展專項巡查,推動營商環境“通堵疏脈”。

同時,衡南強化對重點領域、關鍵崗位權力運行的監督制約,充分發揮屋場懇談會平臺作用,健全完善“屋場懇談會+監督”機制,積極構建完備的制度體系。持續推進“一件事一次辦”,推出一批“容缺受理+告知承諾”許可事項,深入推進賦“碼”保護機制,持續提升政府服務效能,擦亮“只要來衡南,一切都不難”的政務服務品牌。

2月26日,衡南縣舉行重大項目建設“三集中”活動,共25個重大項目集中簽約、開工、竣工,總投資額達125.6億元。

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與營商環境,成為衡南縣招商引資的一大亮點。2021年,衡南縣發布重點建設項目58個,集中簽約、開工、竣工項目56個,成功引進“三類500強”企業4個,招商引資排名衡陽市第一。

齊心協力,合唱“奮進曲”

“一開春,縣農業農村局和鎮、村干部都上門宣講了種糧獎補政策,還專門派了農業和農機專家上門指導,一切都很順利。今年肯定又是個豐收年!”衡南縣咸塘鎮高橋村種糧大戶李清林拍著胸脯說。

衡南是全國糧食產銷百強縣之一。2021年,在第三代雜交水稻衡南基地,由袁隆平院士團隊攻關的第三代雜交水稻雙季稻平均畝產達到1603.9公斤,成功突破畝產1500公斤目標,再次刷新世界紀錄。本版圖片均由衡南縣委宣傳部提供

為筑穩糧食安全“壓艙石”,衡南縣組織縣農業農村局、縣商糧局等部門和各鄉鎮(街道)聯動配合,全力抓好糧食生產與安全工作。實行縣級領導聯鄉鎮(街道)、鄉鎮(街道)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組、組長黨員包戶的“四包”責任制,推動黨政同責抓責任落實;通過屋場懇談會、入戶走訪和致農民朋友的一封公開信等,既強調保護耕地、種糧穩產的重要性,又講解種糧、作業補貼和糧食統購保收政策;提前做好肥料、農藥等農資儲備,加大農資打假力度,確保價穩量足;開展形式多樣的技術培訓、指導和咨詢服務,做好在田作物春季培管,加強病蟲監測預警,強化防災減災救災和災后恢復生產。

同時,衡南縣紀委監委、縣委糧食生產領導小組辦公室等牽頭組建6個常態化督導組、23個督查組、16個技術指導組、7個暗訪組、12個面積核查組,對全縣各鄉鎮(街道)糧食生產情況進行全面督查督辦、問責問效、技術指導,確保全縣糧食生產“兩穩兩提”目標任務實現。

部門聯動,是衡南縣推動工作高效高質完成的一大法寶。明確目標、劃分權責、同向奮進,往往會取得1+1>2的效果。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就是衡南縣部門聯動的一個典型例子。

2018年以來,衡南縣以最高規格成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指揮部,以“一拆二改三清四化”為主要內容,以“空心房”整治為突破口,以“十村示范、百村整治”村莊清潔行動為主抓手,出臺年度工作方案,分解年度目標任務,明確部門、鄉村責任,然后結合各鄉鎮(街道)、各村(社區)自然稟賦、風土人情、生產生活生態等實際,因地制宜出臺方案。

經過各部門共同的努力,如今衡南農村人居環境悄然發生著可喜的變化,從“整潔美”步入“生態美”,從“局部美”步入“全域美”,從“風景美”步入“風尚美”,從“環境美”步入“發展美”,極大增強了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認同感。

成績的取得不是偶然。步履堅實,方結碩果;踔厲奮發,再啟新程!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