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出城市高顏值——盤點2021年邵陽城市管理亮點工作

邵陽日報記者 寧如娟 通訊員 劉倫署 陳 凱

2月8日,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發布《全國愛衛會關于2021年度國家衛生城鎮復審結果的通報》,我市處在2021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城市(區)名單中,成功通過國家復審。

這份來之不易的成果背后,凝聚著不可或缺的城管力量。2021年,全市城管系統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鞏固國家衛生城市創建成效為載體,以繡花功夫推動城市管理精細化,城市品質全面提升、城市運行高效有序,優化了軟實力、干出了硬成績,在全市發展改革大局中充分展現了城管的擔當作為。

深耕細作,城市面貌美起來

健全管理機制,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為保障全國文明城市指數測評、確保國家衛生城市復審過關,市城管系統進一步深化工作對接、聯點幫扶、會商調度、宣傳發動、經費保障五大機制,與時俱進修訂《城市管理工作考核辦法》,在范圍、內容、結果運用上做“加法”,實現“縱到底、橫到邊”督查考核全覆蓋。推動事權下沉,在權限、經費、設施設備上做“減法”,提高基層治理能力,進一步明晰城市道路、戶外廣告等方面市區兩級城管部門權責。

聚焦薄弱環節,全面補齊短板。立足城鄉接合部、校園周邊、農貿市場周邊等區域,集中整頓違規傾倒垃圾、亂堆亂放、亂貼亂曬等突出問題,推進垃圾分類,完善路燈、城市道路、排水等基礎設施。歷經系列整頓,市區九十亭臨時農貿市場、紅星安置小區、通衡街路口、汽車站街道布匹市場、汽車北站商業小區、資興路及其周邊等一批“老大難”部位的市容秩序、環境衛生、市政設施管理維護質量明顯改善。

專項整治車窗拋物、戶外廣告、“門前三包”,城市環境共建共管。受理市民舉報車窗拋物1800起,對1462名車主開出罰單,通過報紙、大型戶外廣告電子屏公開曝光3批違規行為;全年共取締道旗廣告1160處,拆除各類違章、破損廣告2600余塊,拆除存在安全隱患廣告設施600余塊;推廣“門前三包”,引導臨街門店共簽訂責任書20000余份,制發“門前三包”責任牌13500塊。

用心用情,城市功能強起來

2021年,我市污水處理、黑臭水體治理、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管理工作名列全省前列,為省政府真抓實干績效激勵先進市州;省級園林城市周期性復查順利過關,復查考核所有指標達到或超過省級標準。

污水處理提檔升級。高效完成了洋溪橋、江北污水處理廠的提標改造以及紅旗渠水處理廠提標擴建工作。經改造,各污水處理廠的出水標準由原來的國家一級B標準提升至國家一級A標準,紅旗渠污水處理廠處理規模由原來的4萬噸/日擴大至8萬噸/日,我市實際日均處理污水量達到21萬噸。

垃圾治理科學有力。按照“以法治為基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簡便易行、因地制宜”的原則,我市堅持一盤棋聚焦制度建設、一幅圖落實專項規劃、一張網鋪開宣傳教育、一體化推進示范創建、一把尺開展督查考核,不斷提升生活垃圾分類治理工作水平。大祥、北塔、雙清三區各3個毗鄰的街道成功創建示范街道;市本級餐廚垃圾處理站、洞口縣垃圾中轉站、隆回縣垃圾填埋場、邵陽縣生活垃圾填埋場等6個城市垃圾治理項目完成投資建設。

供水供氣平穩安全。全年輸供天然氣7600萬立方米。市區建成市府路、愛蓮池路、白馬大道等道路燃氣主干管9千米,建成小區庭院管網約46千米,塔北路中-中調壓器增設完畢,城南天然氣調峰站、燃氣安全指揮中心等項目進展順利。城市供水8511萬立方米。新建或置換DN100及以上的市政供水主干管道37千米,新裝水表5000余塊。完成162臺分區流量計安裝,建成邵陽經濟技術開發區調節泵站,完成106項水質檢測項目的場地擴改工程。

基礎維修到位。全年修補、更換人行道130.18萬平方米,完成115條車行道共146.01公里的日常維護、350.45萬平方米的坑洼修補。編制城區易澇點地圖,完成易澇點改造,9957個雨水口、14849個市政窨井實現巡查、維護常態化。城市路燈大力消缺,基本消除“無燈巷”。

園林綠化精致美觀。打造綠色體育新城,在常規養護、補植補栽基礎上,改造路口綠化景觀,打造微型園林景觀小品;打造四個“市民滿意公園”,加強設施維修、配套完善、景觀提升工作,增設移動公廁、體育健身器材、游步道,種植苗木22.5萬余株、草坪1130平方米,滿足群眾多元化游園需求;打造8條“最美綠景街道”,以邵陽大道、世紀大道為重點,補植喬木697株、灌木43.8萬株。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