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0多個日夜,這支31人的隊伍一直守護著長沙“南大門”

從2020年2月1日起,一支由31人組成的民兵突擊隊,在長沙火車南站筑起防疫墻——

740多個日夜,他們守護“長沙南”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歐陽倩

在長沙火車南站進站口,總能看到一抹“迷彩色”。他們站得筆挺,看到旅客提著大包小包便快速上前“搭把手”,查看“兩碼”時遇到老年旅客細心協助……

他們是來自長沙市雨花區的民兵突擊隊。

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后,從當年2月1日至今,740多個日夜過去,這支31人的隊伍一直守護著長沙“南大門”。

從各個崗位集結,投入沒有硝煙的戰場

2月16日凌晨,長沙最低氣溫接近零攝氏度。

4時許,雨花民兵突擊隊一班隊員陳軍出現在長沙火車南站。最早的“紅眼高鐵”5時要進站,陳軍等人要提前趕到車站。即便戴著手套、口罩,仍擋不住嚴寒,陳軍的耳朵凍得通紅。

長沙火車南站是長沙城市“客廳”,也是“外防輸入”重要防線。

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發后,雨花區號召民兵隊伍火速集結。

“我曾是軍人、也是黨員,我怎么能坐得住?”原本在黎托跟別人合資經營一個汽車充電樁的陳軍,推掉生意,第一時間報名;新婚不久的陳樂,告別懷孕的妻子積極參加;有16年“軍齡”的退役軍人趙文華,連夜驅車從永州老家趕來;“外賣小哥”郭慧強放棄崗位,投身防疫……

不到1天,31人的民兵突擊隊到位。他們從各個行業而來,共同奔赴抗疫戰場,穿上迷彩、拿起體溫槍,戴著口罩、簡易面罩、手套,守護著“長沙南”。

“說一點都不緊張是假的。尤其是疫情初期,查到情況異常的旅客時,心難免‘揪起來’?!标愜娬f,即便心里忐忑表面還得保持鎮定,不能“制造恐慌”情緒,并按要求把旅客送到專門監測點。

“平時,民兵是穩定的堅實護衛;戰時,民兵是部隊的有力補充?!庇昊▍^委常委、區人武部政委胡斌介紹,民兵突擊隊的成立是黨管武裝、軍地共建的縮影。“民兵也是兵,疫情一天不解除,我們絕不收兵?!彼f。

740多個日夜,樹起“迷彩”盾牌

31名民兵,分為3個班次,在4個進站口執勤。人潮涌動,這抹“迷彩色”起到安定人心的作用。

20歲的郭慧強是隊伍中年齡最小的。剛來時,除了執勤中要注意的事項,陳軍總是叮囑他要多記些公交地鐵路線、熟悉周邊門店。郭慧強起初不太理解,但一段時間后,他明白了陳軍的深意。

“旅客有困難時,第一反應就是找穿制服的。我們既然穿上了迷彩服,就要對得起旅客的信任?!惫蹚娕e例,比如旅客詢問網紅店茶顏悅色,但南站不止一家,“我們得詳細問清旅客訴求,并指出最便利的路線,免得他們提著行李到處走?!痹趰徫簧蠚v練一段時間后,郭慧強甚至能精確說出不同門店的營業時間。

“這兩年,我越發明白這身迷彩服的分量?!?0后李達是一名物業管理人員,從2018年起參加民兵訓練,2021年5月15日經歷的一件事讓他印象深刻。

“一位旅客找到我,請我們幫忙把來長沙看病的父親從站臺抬到出站口。”李達迅速跟著到站臺查看情況。從站臺到出口,直線距離只有幾百米,但要經過2處樓梯臺階。

李達和戰友小心翼翼抬著擔架。走慢了,擔心時間長病人不舒服;走快了,又擔心牽扯到病人還沒有愈合的傷口?!笆畮追昼姷穆烦?,我手心背心滿是汗,不是因為累,是緊張。”李達回憶,在抬到救護車上后,旅客甚至下跪表達感謝。“這一幕我很受觸動,雖然我們每天做的是不起眼的小事,但能幫助到旅客,我們很開心?!?/p>

740多天堅守,雨花民兵突擊隊平均每天完成體溫檢測及“兩碼”查驗4萬余人次,累計拾金不昧500多次,歸還旅客丟失財務折合20余萬元,實現執勤人員“零感染、零違紀”。

關鍵詞: 740多個日夜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