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明年將試點棉花收入保險

近日,自治區財政廳、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農業農村廳、市場監督管理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新疆監管局聯合印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棉花收入保險試點方案》。根據《方案》,2024年起,新疆將試點棉花收入保險。

具體來說,棉農與經辦保險機構根據棉花預期產量和預期市場價格,協商確定預計收入,建立保險合同關系。

由于承保標的價格下跌或產量下跌等原因造成收入損失,導致棉花種植實際收入達不到保險目標收入時,經辦保險機構啟動理賠程序,向棉農賠付預計收入和實際收入的差額。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參加棉花收入保險試點的經辦保險機構,將主動對接期貨經紀企業、再保險機構等經營主體,積極通過金融工具等分攤風險,實現保本微利。

10月11日,采棉機在博樂市達勒特鎮巴潤古爾村的棉田里采收新棉。眼下,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130余萬畝棉花全面進入采收期,當地群眾搶抓農時加緊采收,確保朵絮歸倉。賽永杰 攝

“其實,棉花收入保險就是2018年起實施的棉花‘價格保險+期貨’試點的升級版。‘價格保險+期貨’只能保棉花價格下跌風險,而收入保險既能保價格下跌風險,也能保產量下跌等其他風險,風險保障范圍更廣,保障水平更高。”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新疆監管局財產保險監管處相關負責人說。

此外,棉花收入保險試點還改變過去“價格保險+期貨”試點階段“整縣推進”的做法,充分發揮市場主導作用。在滿足規定的參保條件前提下,參與試點的縣市棉農可以自主選擇是否參加收入保險,政府不做干預。

為積極引導科學植棉,促進新疆棉花提質增效,《方案》還將保險機構及其合作伙伴為棉農提供種植服務引入保險機構遴選的必要條件,引導保險機構參與棉花種植服務,形成棉農、保險機構、農業服務公司間的協作關系。

“棉花收入保險政策僅發揮平臺支撐和框架約束作用,將自由選擇權充分交給棉農、保險機構等經營主體。”新疆財政廳經濟建設處處長胡方毅介紹,棉農通過參加保險穩定收入,保險機構通過再保險、套期保值等化解風險,農業科技服務公司通過服務幫助棉農提高產量和品質,各方通過合同關系可實現利益共享。

自治區將首先選擇部分條件比較好的縣市先行試點,具體為:塔城地區沙灣市、烏蘇市,昌吉回族自治州瑪納斯縣,哈密市伊州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縣、輪臺縣,阿克蘇地區阿瓦提縣,喀什地區巴楚縣、葉城縣。

在經辦保險機構出具保單前,棉農應當全額向經辦保險機構支付保費。自治區財政將對保費進行補貼,保費補貼由自治區財政廳通過棉花目標價格補貼資金安排。如棉花市場價格高于目標價格,保費由棉農全額承擔,政府不安排補貼。

據介紹,試點是為了探索棉花目標價格政策性補貼可替代路徑,探索為棉農提供穩定基本收益的市場化收入保險新機制,化解棉花市場風險,促進新疆棉花和紡織服裝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