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觀察丨新疆數字經濟規模接近5000億元大關背后

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黑宏偉

從外賣平臺到智能煤礦、智能油田到數字政府……新疆數字產業成色穩步提升,數字經濟已成為賦能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近年來,新疆持續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全區數字經濟發展跑出加速度、邁上新臺階。

日前,由新疆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新疆數字經濟研究院、新疆絲綢路粵貿行數字經濟研究院、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共同編制完成的《新疆數字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出爐。《報告》顯示,2022年,新疆數字經濟規模逼近5000億元大關。新疆數字經濟發展規模再上新臺階,數字經濟作為宏觀經濟的“加速器”“穩定器”作用愈發凸顯,同時存在一些問題也不容忽視。


(資料圖片)

數字經濟跑出“加速度”

8月10日,數字新疆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揭牌。由此,新疆邁出了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推進數字經濟發展,助力產業建圈強鏈和城市數字化轉型的關鍵一步。

“當前新疆正處在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不進則退,慢進易退。”該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江彬說,逐浪數字經濟藍海,數字新疆集團將乘勢而上、順勢而為,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加快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步伐,全面服務新疆經濟社會發展和治理能力的變革。

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主要經濟形態,其核心產業包括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5G通信、物聯網等新興技術,新零售、新制造等都是其主要應用領域。當前,數字技術正以新理念、新業態、新模式,全面融入人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各領域全過程。

“數字經濟是新疆加快實現轉型發展重要引擎。”《報告》主要撰寫人、新疆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陳兵表示。

為此,新疆提出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實施“數字強基”工程,推進烏魯木齊、克拉瑪依云計算產業園數據中心建設,開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試點示范,帶動一批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2017—2022年,新疆數字經濟規模及占GDP比重。圖片來源為《新疆數字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2)》

數據顯示,2017年—2022年,新疆數字經濟規模從2548.56億元增長至4906.92億元,年均增速為14.00%,高出全國0.96個百分點。2022年,新疆數字經濟規模達到4906.92億元,同比增長15.30%,占GDP比重為28.42%。

傳統產業“數字蝶變”

棉田何時需要澆水施肥、哪片區域有何種病蟲害……棉農通過手機可以隨時查看幾百畝甚至幾千畝棉田的實時情況,并能通過衛星定位及時準確到達出現問題的區域解決。

這是新疆疆天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一款APP“疆天棉圖”。“疆天棉圖”可實現播種前土壤含水量監測、保苗情況分析、長勢分析、健康度分析、旱情分析、氮素分析、葉綠素分析等十余種服務功能。目前,該平臺主要監測服務準確率超過85%,能夠有效滿足新疆棉花大田種植與管理的數據應用需求。平臺用戶遍布南北疆,涉及棉花種植面積1000萬畝。

7月25號,新疆農業大學數字農業研發設計團隊在沙雅縣海樓鎮開展智慧棉田關鍵技術應用示范和推廣。新疆農業大學供圖

“依托數字化技術是實現新疆棉花高質量發展有效途徑之一。”公司總經理江巖表示,目前公司搭建數字化平臺可以實現一鍵獲取種植方案、精準到天的棉花管理、精準到田的災害防治、水肥一體化、耕種管收全程智能化操作,大大提高棉花種植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助力鄉村振興。

如今,數實融合正深刻影響著包含能源、制造業、農業等眾多行業的轉型與發展。各行各業以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為主導升級改造方興未艾。

在申新數字經濟產業加速器實驗室,入孵企業員工在進行實驗(資料圖)。張秀科攝

數據顯示,2022年新疆產業數字化規模達到4446.41億元,同比增長15.58%,占GDP比重達到25.75%,較上年提升1.02個百分點,產業數字化規模仍居主導地位。

陳兵認為,數字產業化正在向強基礎、重創新、筑優勢方向轉變。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更加突出賦能作用,與實體經濟融合走深向實,產業數字化探索更加豐富多樣,產業數字化對數字經濟增長的主引擎作用更加凸顯。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傳統產業將數字技術嵌入生產各環節,帶來提質增效深刻變革,搶占轉型發展制高點。

點燃數字新引擎

“截至目前,企業創立的外賣平臺已經擁有200萬用戶。”談及新疆數字經濟發展,新疆金鉆軟件有限公司創始人吐爾遜·庫爾班坦言是受益者。

公司在2017年研發并投入使用的美滋來外賣服務平臺,至今已在全疆擁有8600余家加盟商家,日產生交易5000余家。

“平臺為餐飲企業提供高效、便捷、低成本銷售渠道。”吐爾遜·庫爾班介紹。

除了餐飲企業之外,平臺還吸納了超市、便利店、花店以及代理服務等業態。目前企業建立了3000多人運營網絡,吸引了不少年輕人。

“數字化已走入尋常百姓家。”涉足數字經濟近十年,吐爾遜·庫爾班感觸最深是新疆網絡環境逐步優化,從業人員越來越多、越來越專業,品牌化更強。

目前,新疆已初步形成以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為基礎,以電子信息制造業、通信服務業為增長點,以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電子商務帶動融合應用發展格局,已基本形成以烏魯木齊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克拉瑪依市為重點的信息產業集聚區。

與此同時,新疆數字經濟發展中依然存在數字經濟發展水平低、數字經濟內部結構不合理、區域間發展不平衡。

從數據看,新疆數字經濟規模占全國數字經濟規模不到1.00%,占GDP比重為28.42%,遠低于全國水平;新疆數字化產業和產業數字化占數字經濟規模的比值約為1:9,與全國2:8比例結構存在一定差距。同時,新疆區域間“數據鴻溝”也十分明顯,去年,14個地州市數字經濟發展指數最高值為89.07,最小值為12.36。

陳兵建議,要以數字企業為主體,以數字產業園區為載體,以平臺發展為抓手,快速推進新疆數字產業化上規模、提水平。同時,要建設“八大產業集群”產業互聯網平臺,進一步提升產業數字化規模、占比、水平,深化產業數字化發展。要成立新疆大數據交易所,逐步釋放數據要素價值,發揮區位優勢,各地協同發展,彌合區域“數字鴻溝”,助力新疆優勢產業向更高價值鏈邁進。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