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的十八般武藝_全球熱點評

【致敬白衣天使】

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魏紅萍 郭宏磊 葉曉敏

護士每天都在忙些啥?打針、換藥、做治療?實際上,護士的分科有很多,每一個他和她都堪稱“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同醫生協作,在不同的崗位救死扶傷;利用專業技術,為更多患者減輕疼痛;用堅定信念為患者帶去生命的慰藉。他們,可甜可咸、可美可颯,今年的國際護士節,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他們的風采。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他:

玩轉上百種器械

抓起小胳膊,將孩子的雙腿抬起又放下,他們輪番上前比量姿勢……望著擔架上啼哭不止的一歲孩子,塔城地區人民醫院手術室的3個男護士——唐魏、達木·庫馬爾汗、賈璽急得滿頭是汗,仍舊不知該如何將孩子抱進手術室。

這是護士“男團”6年前剛參加工作時遇到的難題。從那以后,只要有空閑時間,3人便會向婦產科同事請教,學習怎么抱孩子、怎么包裹孩子、穿紙尿褲……“現在我們3個包裹孩子技術超好,遇到小孩做手術也不怕了。”唐魏說。

在手術室工作的護士要先從器械護士做起。剛入職,唐魏就經歷了一臺大手術,一位患者確診惡性腦瘤急需切除。作為器械護士,唐魏向主刀醫生問詢、備好手術所需的100多種器械、術前多次檢查……

手術過程中,唐魏不僅要時刻盯著醫生的操作,隨時準備遞上醫生所需器械,還要緊盯患者腦部是否有出血點。一旦發現出血點,就要裁剪只有小拇指指甲蓋大小的腦棉片(止血材料)將血蘸掉,為醫生手術保持清晰視野。手術從10時開始一直到20時結束,唐魏10個小時不吃不喝,手術全程注意力高度集中。

成為巡回護士后,唐魏的工作不再局限于手術臺。提前介入和患者溝通、進行術前心理疏導、術后跟進患者病情狀態都是他的工作內容。如今,唐魏、達木、賈璽均已成為巡回護士,可以獨立帶著新進的器械護士配合醫生完成手術,3人偶爾也會在手術室“合體”。“與病魔和死神作斗爭,挽救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特別甜。”唐魏說。

她:

徒手調正胎位

“吸口氣,屏住,不要出聲,使勁用力、用力……”產房里,每當這一刻來臨,助產士楊曉梅就拉高嗓音,和產婦一起用力并充滿期待。

2002年,楊曉梅從甘肅省平涼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助產專業畢業,進入哈密市中心醫院產科工作,現任產房護士長。她說:“20年里,在一次次的接產中,我懂得了助產士的愛與責任。”

2018年,一名準媽媽因胎兒方位不正,生產6小時后依然沒有進展,醫生建議她實施剖宮產手術,但她不愿在身上留下疤痕。她拉著楊曉梅的手,含著淚說:“你一定要幫幫我,我要自己生。”

楊曉梅感受到她十分渴望順產,在多次查看她和胎兒的情況后,迅速制定了可行的轉正胎方位方案。“你一定要配合我,我讓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楊曉梅與產婦達成默契后,便開始一步步調整體位,兩個小時后,孩子順利出生。

“能否順利為產婦接生,需要產婦全力配合我的床旁指導,我要和她們成為最佳拍檔。”楊曉梅說,整個產程,她就是產婦的精神支柱,一個微笑,一聲鼓勵,都是給產婦的一劑強心針。

“現在我們越來越注重產婦的舒適生產感受及產后康復體驗。”楊曉梅說,很多助產技術和新的照護模式等待她去學習,“我會通過學習,繼續努力提升技能。”

她:

玻璃罐藏玄機

5月6日一上班,新疆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中醫科的護士們就開始忙碌起來。

主管護師王旭工作14年了。主管護師的必備技能是熟練掌握人體穴位和經絡,能夠準確按照醫囑為患者敷中藥包、點艾灸、拔火罐……王旭最擅長的就是平衡罐,大大小小的玻璃罐經她的手,游走在患者身上。

“我們會根據患者的病情,在拔罐的過程中,通過手法的變換,快速增加拔罐負壓的刺激,使局部血管擴張,促進患者的新陳代謝,達到治療效果。”王旭一只手拿著點燃的酒精棉球,一只手拿著玻璃罐,在患者的背部操作,吸住、拔出、再吸住,“這就是穴位走罐,看似簡單,卻蘊藏玄機,能夠快速改變患者局部組織營養狀態,增強血管壁通透性及白細胞吞噬活動,增強機體體能及人體免疫能力。”

在十幾分鐘的拔罐過程中,王旭不僅會不斷變換手法,還會根據患者的病情,用加熱的玻璃罐為患者按摩,也就是俗稱“滾罐”。

“我特別喜歡這個姑娘拔罐,在背部走罐、滾罐,手的力度都剛剛好。”患者李月梅拔了4次罐,肩部疼痛明顯緩解。

每天,王旭都會為患者進行平衡罐、中藥封包、雷火灸、隔物灸、艾箱灸、耳穴壓豆、中藥塌漬、中藥保留灌腸等中醫護理治療。“心里喜歡中醫這行,就想盡全力把工作做好,讓患者滿意。”王旭說。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