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日,南京經濟“半年報”數據出爐。上半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879.4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7%,超過全省增速。上半年全市經濟運行企穩向好,生產需求邊際改善,民生保障發力見效,發展韌性持續顯現。
面對疫情沖擊和不斷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這是一份難能可貴的發展成績單。即日起,本報開設“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南京年中經濟觀察”欄目,回顧半年發展歷程,總結分析全市上下是如何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一步步落實落細一攬子穩經濟增長政策措施,實現逆勢而上、穩中有進。
1.86%,這是南京作為省會城市、長三角特大城市的一產增加值占比。
100.4億元,同比增長5.6%——這是南京第一產業上半年增加值數據,增速領先二、三產。上半年全市農業生產形勢較好,夏糧實現增產豐收;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79.15億元,同比增長3.2%。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壓艙石”。人多地少的南京,壓緊壓實“米袋子”“菜籃子”責任制,發揮科技優勢,大力發展都市現代農業,持續抓好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確保城市平穩有序運行,形成全市農業農村保持穩中有進的良好發展態勢。
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扛起糧食安全使命擔當
翠綠的稻田里,綠浪隨風泛起漣漪,浦口區4000畝水稻長勢喜人。“這兩天才下的雨,趁著機會我打算做統防統治,已經安排了8架無人機,準備8月3號就開始噴灑農藥了。”忙完小麥收割、銷售,浦口區眾鑫麗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邵名文就帶著干勁兒投入到水稻生產中。
今年是個好年成,風調雨順,小麥增產,市場價格上漲,甜到了農民心里頭。“每畝比往年增收100元,這一季能增收40萬元。”喜悅沿著忙碌的邵名文臉上的汗水流淌,也在全市種糧人心里蔓延開來。種植面積65.4萬畝,單產330.9公斤/畝,總產量超過21.6萬噸,實現了面積、單產、總產的“三增”——這是今年我市交出的一張“沉甸甸”的夏糧成績單,為完成全年糧食產量目標任務奠定了堅實基礎。
南京雖然是糧食主銷區,但落實“飯碗一起端、責任一起扛”的要求須臾不放松。近年來,我市把確保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作為首要任務,分解落實省政府下達的糧食生產目標任務,確保種植落地、責任到人,牢牢守住糧食安全的生命線。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一方面,我市深入推進藏糧于地,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強化土地流轉用途管制,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基本農田“非糧化”,全力開展未利用耕地復耕復種,將有限的耕地資源優先用于糧食生產,今年夏糧播種面積實現同比增長2.3%;同時,每年新建高標準農田3萬畝,到“十四五”末高標準農田占比將超過70%,為糧食生產旱澇保收打下堅實基礎。
穩面積,更要借助科技手段提高產量。我市深入推進藏糧于技,推廣抗赤霉病、高抗白粉病的“雙抗”小麥新品種“揚麥33”,加大農業生產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新模式“四新”推廣力度,借助南京國家農高區和南京國家農創中心兩個國家級農業園區打造農業科技創新高地,引領全市農業科技發展;充分發揮在寧農業科研院所眾多的科教優勢,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農業產學研合作成效不斷增強。
加強科技支撐,護航“菜籃子”穩產保供
“菜籃子”是市民生活的基礎保障,上半年全市“菜籃子”價穩量足,本地“菜園子”發揮了重要作用。
每天早上5點,溧水區華成蔬菜專業合作社總經理馮顧城已經集結了所有基地工人準備工作。雖然蔬菜生產進入“伏缺期”,但是他一點都沒閑著,“秋茬的包菜、西藍花、大白菜等種類都在育苗了,要確保下一茬的及時跟上。”
基地蔬菜種植面積2000畝,是江蘇省永久性“菜籃子”蔬菜生產基地之一,擔負著蔬菜供給保障的重要責任。回顧上半年,馮顧城說:“天氣不錯,蔬菜病害少、商品性好,產量略增,日均供應量達20多噸。”
上半年,全市蔬菜總產量127.51萬噸,同比增長0.3%;畝產2252.35公斤,同比增長0.3%,這背后,是近年來我市瞄準綠色蔬菜產業定位,大力提升蔬菜產業整體設施水平,大大提高了產業抗風險能力和生產能力,改變了傳統農業“靠天吃飯”的局面。
“日雨200毫米不受淹,百日無雨不受旱”,這是標準化菜地的建設標準,也是馮顧城們的信心來源。我市持續推進標準化菜地項目建設,全市已建和在建累計達83個,實現“渠相通、路相連、旱能灌、澇能排、漬能降、機能進、土肥沃、高產出”,促進蔬菜基地提升生產能力。
在實施標準化蔬菜基地建設的基礎上,市農業農村部門大力發展設施蔬菜,上半年新增設施蔬菜園藝6000多畝,截至目前全市設施蔬菜面積累計超過46萬畝,類型以連棟大棚、8332鋼架大棚等大中棚為主,不僅能為全市蔬菜產業發展提供“防護盾”,還能為南京人一年四季持續供應新鮮蔬菜。
畜牧業綠色發展,端穩市民“肉盤子”
自去年我市發力提升畜禽產品供應安全保障能力以來,生豬產能逐步恢復,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成績單:上半年,全市生豬出欄、豬肉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16.4%、113.6%。
位于浦口區的南京開平家庭農場基地這兩年迎來了轉型,依托項目支持將養殖場內畜禽糞污集中處理,打造形成“豬—沼—果(蔬)”的完整生態循環模式,此外,養殖場內進行封閉式管理,污染空氣被收集后處理再排放,豬場異味大大減少。
農場負責人孫文輝感慨,環境改善后生豬不僅生長速度變快,而且病少了,“變好養了”。他養豬的意愿更強了,目前年出欄量大約穩定在1萬頭。
今年以來,我市把鞏固生豬等重要農產品綜合產能作為工作重點,切實穩定生豬生產。一方面,我市農業農村部門想方設法鞏固生豬基本產能。聯合市發改委等六部門出臺文件,壓緊壓實屬地責任。積極發揮調控基地調節產能、穩定生產作用。加大財政支持,兌現2021年度種豬生產扶持政策獎補超過200萬元;另一方面,提升畜牧業設施裝備,開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加快畜牧業朝綠色循環方向轉型升級,促進產業穩定、健康、高質量發展。
目前,我市生豬生產相對穩定。市農業農村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繼續穩字當頭抓好生豬生產,加強監測預警,盯緊盯實能繁母豬存欄量等關鍵指標,合理調控生豬產能,引導養殖場戶合理安排生產,努力穩定供給穩定市場。(王麗華)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
- 上半年南京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879.4億元 同比增長1.7%2022-08-02
- 2021年新疆規上釀酒企業共69家 累計完成營業收入93.2億元2022-08-02
-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報告 上半年銷量任務完成率在80%以上的經銷商不足五成2022-08-02
- 今頭條!400萬買3房,選光明中心還是石巖?答案有了2022-08-02
- 全球微速訊:鴻榮源接盤!西鄉這個30年老村要拆了?2022-08-02
- 全球看點:華潤雪花啤酒廠獲批建設許可,子項目更名為雪花公館2022-08-02
- 今日觀點!“衛士貸”為“火焰藍”解決金融需求2022-08-02
- 天天速遞!沙坡頭警方利用污水溯源技術搗毀一吸販毒團伙2022-08-02
- 天天微資訊!西菜園街道辦事處迅速行動整治環境衛生2022-08-02
- 天天快消息!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大港油田喜獲高產井2022-08-02
- 【環球報資訊】開門迎“挑刺” 上崗履新職2022-08-02
- 今日視點:延伸廣電網絡觸角 助力鄉村振興2022-08-02
- 環球熱文:舉辦游輪相親交友會2022-08-02
- 焦點熱訊:宜昌城區試點“無桿停車”2022-08-02
- 世界觀焦點:開展志愿服務 傳遞健康快樂(基層體育展活力)2022-08-02
- 全球頭條:第二屆鄭州食品 博覽會明日啟幕2022-08-02
- 【當前獨家】提升養老服務水平 加強護理人才培育2022-08-02
- 時訊:林頭鎮:“產業路”成互聯互通“致富路”2022-08-02
- 每日觀察!山東泗水縣工會:職工服務中心心理咨詢室啟用2022-08-01
- 焦點熱文:中老鐵路助力沿線地區產業登上“發展快車”2022-08-01
- 【世界新要聞】未來漫評:聞占芭花香 觀山川奇跡2022-08-01
- 天天觀天下!2400名退役軍人建繳住房公積金 泰順為最可愛的人發“紅包”2022-08-01
- 熱推薦:?即日起,吉林市公積金買房有變化2022-08-01
- 世界即時:攜手共建“運動永定河”!永定河公司與北體大達成戰略合作2022-08-01
- 世界熱消息:陜西12批次食品抽檢不合格 永輝超市、華潤萬家部分門店上榜2022-08-01
- 當前觀察:【短視頻】共話魚水情深 暢敘軍民情誼2022-08-01
- 全球快看:甘肅敦煌:鳴沙山月牙泉景區開通試運營2022-08-01
- 每日消息!考古證實:世界文化遺產點鎖陽城遺址內的塔爾寺建于隋唐2022-08-01
- 即時:人報甘頭條 | 甘肅華亭:“花田”喜事多 “美麗”產業旺2022-08-01
- 環球熱文:注意!8月3日起,昆明這條道路將進行圍擋施工2022-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