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南京引入84家商業品牌首店 豐富消費市場供給創造出更多元的消費需求

這個夏天,比氣溫更火熱的,是大眾追逐首店的熱情。6月29日,茅臺冰淇淋旗艦店首開南京,66元一盒的冰淇淋要排隊1個小時才能嘗到……火熱的冰淇淋長隊背后,“首店經濟”這一熱詞再次進入人們的視線。

何為首店?首店,指在行業里有代表性的品牌或新的潮牌在某一區域開的第一家店,可分為全球首店、亞洲首店、中國(內地)首店、區域首店等,涉獵餐飲、零售、生活服務、文化娛樂、運動健身等多個領域。

在首店火熱的背后,一些現象也不容忽視:首店剛開業時頻現“黃牛”代排隊現象;不少首店落戶后存在“水土不服”、經營不善等情況。當熱度退去,首店如何實現健康穩健發展?

一店首開“熱”全城,

品牌玩法皆“上新”

“嘀,茅臺冰淇淋打卡!”近日,家住江寧的市民黃曉萌來到新街口金鷹,買了一盒青梅煮酒口味的茅臺冰淇淋,還發了朋友圈,“我是特地來打卡的,就為了嘗個鮮。”

自6月29日開業以來,茅臺冰淇淋旗艦店熱度始終不減。記者了解到,該旗艦店線上線下日均銷售額超20萬元,平均日銷超3000盒。

一店首開,引發全城消費熱點,消費者爭相打卡、商業綜合體加速招商、政府加快培育,近年來,“首店”在南京蓬勃發展。今年上半年全市引入的84家商業品牌首店中,餐飲類、零售類業態分別占比47.6%、42.9%;在首店分布上,江寧區、玄武區最受首店“青睞”,分別占比34.5%、33.3%。

首店原始品牌往往自帶“號召力”。6月中旬,奶茶品牌茶顏悅色“官宣”8月來南京,這一消息刷屏各大社交平臺。7月2日,水游城迎來時尚生活零售品牌nikoand江蘇首店,開業當天創下該品牌全國門店開業首日銷售新高。

“00后”邱月是nikoand首批打卡者之一。“在上海上大學的時候就超愛逛,現在開到南京了當然要來。”邱月說。當天,她與同事在店內邊逛邊拍,喝了下午茶,消費了600多元,還拍下照片在朋友圈分享。

除品牌外,首店帶來的新模式也是引流原因之一。今年5月,來自成都的餐吧堂口在環亞凱瑟琳廣場開業,以更輕的消費、更強的娛樂性走紅,如今門店日均客流量達800人,而這已是品牌負責人張林近4年來在南京落地的第三個首店品牌。張林說,相較于此前落地的貳麻酒館、海椒市火鍋串串首店,堂口品牌知名度并不算高,走紅是因為“玩法”新穎,契合年輕人群體。

搶灘“首店經濟”,

流量轉變消費力

首店“上新”,消費“更新”。隨著各大商業綜合體爭相招引首店、政府大力培育首店,“首店經濟”在南京的發展勢頭顯示出城市吸引力的巨大和消費人群的龐大。

喜茶、奈雪等部分首店在連鎖總店落戶新街口商圈后,對其所在商業綜合體營收貢獻增速超60%。優衣庫江蘇首店在新百開業后,日訂單一度占到商業體成交訂單的一半。既“吸金”又“引流”的首店,成為商業綜合體的招商佳選。

“近年來,德基不斷調整業態,引入珠寶、奢侈品、化妝品、潮牌、網紅餐飲等各類首店品牌40余家。”據德基廣場招商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首店招引過程中,德基廣場從業態引領、傳統品牌提檔升級、本土化商業創新結合等三個維度綜合篩選,打造專屬地域名片。

“茅臺冰淇淋能落戶,也得益于商場全鏈條服務。”金鷹新街口店生活業態部負責人宋永東介紹。原來,茅臺冰淇淋合伙人已在金鷹開設餐飲店,對商場服務十分認可,通過“老帶新”,茅臺冰淇淋順利落地金鷹,為此甚至放棄了新街口另一家商業體1樓的鋪面。在“保姆式”服務力度下,茅臺冰淇淋從簽約到開業僅花了20天。

除了老牌商圈,首店也是新生商業綜合體招商的“香餑餑”。龍湖河西天街匯聚超260個品牌,其中南京首進品牌占比15%、區域首進品牌占比40%;在建鄴吾悅廣場300多家品牌中,首店占比超過35%。

記者了解到,在南京市及各區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進程中,首店招引也作為一項重要指標。相關主管部門表示,首店的落戶可以佐證區域營商環境的優渥,促進老牌商圈轉型升級,提升商貿業的貢獻度,一些企業在首店落戶之后,選擇將區域總部落戶,銷售額和稅收在屬地匯總,也增強了區域經濟實力。

對標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中心區,近年來,玄武累計引進潮流首店突破350家,還與成都17家企業結成“首店經濟聯盟”。建鄴也持續推動“首發經濟”升溫,鼓勵支持IFC國金中心等大型綜合體簽約引進一批品牌首店、旗艦店、形象店,打造都市圈購物首選區。

規范發展之路,

首店當“引”更應“育”

“首店熱”的背后,一些問題不容忽視。首店開業之初,旺盛的人氣引來消費者排長隊,其間,“黃牛”搶號、加價售賣等現象頻頻出現。

去年,芝士蛋糕品牌KUMOKUMO江蘇首店落戶新百,不少“黃牛”雇老人排隊,在店鋪門口加價售賣,原價39元的蛋糕最高能翻3倍。今年,茅臺冰淇淋走紅,記者通過外賣軟件搜索看到,茅臺冰淇淋線上單杯售價從近80元至100余元不等,均高于門店單杯最高售價66元。

同時,一批首店如日中天的背后,也有部分首店悄然退場。業內人士表示,經營成本是一大原因,不少首店落戶時首選核心商圈,熱度退去后,如沒有核心競爭力或吸引消費者的“新招”,流量往往會流向新開業的其他同類首店。

宋永東告訴記者,商業綜合體需不斷吸引新鮮血液來填補商場的定位,首店進駐后,在1至2年內會為商業綜合體帶來流量,后面3至4年則是商場“反哺”首店,以新招引的首店、策劃新活動為“老首店”引流。

一家首店開業后,往往伴隨著二店、三店等陸續開業,門店數量增多對首店也起到了分流作用。張林介紹,2020年貳麻酒館江寧店開業后,幾乎每年客流都高于位于1912街區的貳麻酒館首店。今年8月,貳麻酒館第三家分店也將在橋北開業。

首店產品與本地市場適應度也是關鍵。新街口一家漢堡首店開業時,市民夏藝雪與朋友曾去排隊打卡,如今逛街路過漢堡店門口時基本沒人排隊,“覺得口味一般,去了一次就沒再去過了。”據長期跟蹤首店的“中商數據”公眾號統計,以北京為例,2019年,北京新開首店848家,截至今年3月已閉店314家,比例高達37%。

“首店這一新業態,豐富了南京消費市場的供給,創造出更多元的消費需求。”南京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高波說,首店多點開花,有助于南京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于政府而言,應加強營商環境建設,規范市場主體行為;于首店而言,也應不斷推陳出新,找準特色,創造更多消費增長點。

為了更好地支持“首店經濟”良性發展,南京正制定品牌首店、旗艦店及首發首秀活動的判定標準。其中,對品牌首店擬分為全球/亞洲首店、中國(內地)首店、華東首店、江蘇首店、南京首店5大類,需符合相應標準方能被稱為“首店”。例如,全球/亞洲首店,原則上品牌需入選世界品牌500強榜單、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榜單等榜單之一。“目的就是不能讓首店什么店都能叫。”業內人士表示。

不僅要“引”,更要“育”。高波建議,在首店招引的同時,也應增加本土品牌培育力度,讓首店不僅“引進來”,更要“走出去”,讓帶有南京標識的首店走向外地市場,讓南京消費名片更遠揚。

據了解,定址在夫子廟核心商圈的長沙“超級文和友”目前在積極謀劃開店前的準備工作,如果一切順利,將是華東地區的首家“文和友”,南京再次成為首店的“首選”。(秦健 鄧露潔 田詩雨 衛凌云)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