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興,則產業旺。
爭當昆明市產業發展排頭兵,人才賦能產業是必須緊扣的一環。呈貢區圍繞培育壯大數字經濟、花卉產業、健康產業、高鐵經濟和文化創意五大特色產業,找準“產才”融合點,以產業鏈精準布局人才鏈,依托人才鏈壯大產業鏈,奮力形成涵養人才的“好生態”,產業發展的“強動能”。
政策精準
繪制產業人才需求地圖
企業是用人的主體,引才關鍵在于摸清企業用人需求,依托產業引才。
近日,一張涵蓋花卉種植技巧、花卉文創衍生品,寶珠梨病蟲防治、寶珠梨全鏈條產銷、寶珠梨周邊衍生品開發,健康養老、康復管理院所、中醫藥健康管理、電商運營、信息技術、VR/AR開發設計等11個領域的人才需求清單成了呈貢區各部門的指揮棒。通過不斷調研、分析,呈貢區希望不斷完善這張清單,使其成為轄區產業鏈緊缺人才需求地圖,助力產業發展。
立足呈貢區特色產業,以“什么樣的產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為出發點,呈貢區大力推行項目工作法、一線工作法、典型引路法,主要領導帶隊深入一線,分析研判產業發展的人才需求。同時,呈貢推行人才信息“網格化”管理,依托區級人才信息基礎數據庫,按照人才領域劃分人才“網格”,由行業主管部門選派人才“服務官”,抓好政策宣講、聯系服務、問題解答等工作,探索構建了“網格管理、專員服務”的人才信息網格化管理機制,精準適配,盤活現有人才資源。
此外,呈貢還實施了“重點產業人才精準引進”專項工程,以“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社會工作人才”“文化體育人才”“青年人才”“法治人才”等9支人才隊伍為工作切入點,盤點各行業各領域現有人才資源、智庫資源,形成“呈貢區高層次緊缺人才需求清單”和“呈貢區人才引進意向清單”。以“需求+資源”適配人才,按照“缺什么、引什么,要什么、招什么”的引進思路,通過對人才信息基礎數據庫進行篩選,訂單式對接人才,精準匹配各領域專家,切實提高人才引進針對性、精準性、適配性。
“政策+平臺”
形成涵養人才“好生態”
“引才留才”是一個系統工程,哪一個環節出錯,都可能導致人才流失。要善“引才”,還要會“留才”。
在搭建創新創業平臺方面下功夫。呈貢區在人才培養、引進、使用等方面先行先試,完善提升云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政校金企服務平臺,以人才培訓、銀企通、校企通、政企通、企企通、市場通六大板塊構建人才入駐“一站式”服務平臺。積極舉辦“中國創意”“春城大學生創業行動”等創新創業大賽,落實各項創新獎勵、創業補貼。
在搭建人力資源服務平臺方面下功夫。依托昆明呈貢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呈貢引進獵聘、一覽、友脈、融智、悅無垠等知名人力資源企業,累計服務用人單位4000余家,開展人力資源服務推介會20余場,開展相關培訓6000余人。
在搭建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平臺方面下功夫。呈貢搭建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服務平臺,實現高校畢業生落戶、檔案管理、社會保險轉接、黨(團)關系轉接“一條龍”服務。建立綜合類、專業類大學生實習實訓基地,依托“呈貢人才云”平臺,搭建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數據庫,實時掌握高校畢業生在呈貢區就業創業情況,實施動態管理、精準服務,并給予高校畢業生“崗位開發補助”“創業補貼”“工資補助”“交通補助”等。
在“項目+”“站(室)+”扶持人才方面下功夫。呈貢區創新柔性引才流程,出臺《昆明市呈貢區人才工作站(室)管理辦法(試行)》《昆明市呈貢區人才工作項目管理辦法(試行)》。對審核落地的人才項目、成立的人才工作站(室),呈貢區給予3萬元至10萬元不等的資金扶持。涵蓋花卉產業、數字經濟、大健康產業、文化創意等領域。依托呈貢信息產業園,成立“院士工作站”1個,引進陶大鵬等博士團隊5個,博士20余人,人才團隊100余個。
人才賦能
助推“產才”融合發展
如今,“成為人才、承載人才、成就人才”的“呈·才”人才工作品牌日趨完善,精準引才、留才,正在破解產業發展“卡脖子”問題。
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種數量少,市場占有率低是斗南花卉產業發展的一大瓶頸,較高的專利費擠占了種植者的利潤空間,限制了云南花卉產業發展規模。對此,呈貢區引進比利時根特大學生物科學工程博士李帆,他瞄準斗南花卉產業,跟隨王繼華博士團隊入駐斗南,建成“國際花卉技術創新中心”。李帆說,他們將以支撐國際一流云花產業為目標,加速品種培育和推廣應用,在斗南成立全國領先的花卉產業技術創新中心、科技輻射中心的花卉“雙創”平臺。
王繼華博士團隊的引入只是呈貢區“人才+花卉產業”助推“產才”融合發展的縮影。依托花卉合作項目,呈貢引進省農科院“國家萬人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農業科研杰出人才”等,成立“花卉專家工作站”,打造集科研、服務、培訓于一體的斗南花卉小鎮“國際花卉創新中心”,建成2000平方米共享實驗室、4000平方米眾創空間、300畝種植基地。
在“人才+信息產業”產才融合方面,呈貢區構建技術轉移體系,引導建立由高校或科研院所派生出的專業技術轉移機構,促進技術轉移與創新資源相融合。將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及優勢領域科技創新作為重點,健全科技成果申報引導機制。目前,累計孵化高新技術企業、科技信息企業40余家,申報并獲得知識產權408件。緊扣產業導向,加強研究攻關力量,引進人工智能、新興軟件開發、空間遙感、物聯網以及安全領域等為主要研究方向的博士團隊6個,成立云南省人工智能重點實驗室和云南省海量語言信息處理工程實驗室。其中,云南省人工智能重點實驗室成功研發云嶺翻譯系統,實現以南亞東南亞語系為主的104個語種即時互譯。
在“人才+鄉村振興”產才融合方面,呈貢構建起由區委組織部統籌協調,街道黨工委具體落實,服務村(社區)積極配合,選派人才指導幫扶的四級聯動工作體系。面向全區45個社區摸排人才需求,從省市區人才庫中梳理鄉村振興領域專家,形成“需求清單”和“資源清單”,從高校、企業精準選派4名專家聯系服務吳家營街道4個涉農社區,形成“一社區一專家”的定向結對幫扶,實現“一對一”設計方案、“點對點”直接指導、“面對面”下沉幫扶。
萬溪沖社區是昆明都市驅動型鄉村振興創新實驗區建設“1+5”示范村,是昆明首個“都市驅動型鄉村振興文旅小鎮”。萬溪沖社區黨總支書記唐躍稱,過去社區集體經濟缺乏活力,現在采用“人才+項目”和“公司+農戶”相結合的經營管理模式,引進了何永群人才團隊。何永群帶來的項目,采用農耕文化和勞動實踐相結合的方式,為教育實踐、集體團建、親子活動、游客打卡提供了“場地+策劃+餐飲”的一條龍服務,盤活了萬溪沖社區閑置土地200余畝,帶動社區200余人就業,為社區解決了“卡脖子”難題。在今年5月初呈貢區“萬名人才興萬村”行動第一服務周期考核會上,唐躍自豪地表示:“今天我們基地營業收入2萬元。”唐躍告訴記者:“截至目前,基地實現營業收入50萬元,預計今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00萬元,實現社區凈利潤分成75萬元。”(萬婭)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昆明呈貢以產業鏈精準布局人才鏈 奮力形成涵養人才的“好生態”2022-05-17
- 一季度云南共有上市公司41家 總市值10051.48億元2022-05-17
- 麗普司肽挖掘用戶需求,助推生物護膚產業發展2022-05-17
- 寧波108家文旅企業等推出優惠活動 全市近30項文旅活動陸續開展2022-05-17
- 南京背街小巷整治全面推開 并試點“串點成面”打造2個美麗街區2022-05-17
- 【甘快看】發現養老詐騙線索,請這樣舉報!2022-05-17
- 【甘快看】人報甘頭條 | 助力鄉村振興 蘭州新區銜接資金安排率達100%2022-05-17
- 甘肅省積極推進全民營養健康工作 從“吃得安全”向“吃得健康”提升2022-05-17
- 甘肅省推動服務業紓困政策落實落地2022-05-17
- “2022年度甘肅十佳科普使者”出爐2022-05-17
- 【合縱周報】“五一”樓市后勁足 周網簽創近期新高2022-05-17
- 深圳首套房貸利率將調整?最快這周有結果!二手房流水放松了2022-05-17
- 東莞新政48小時:新盤忙著取消優惠,二手房一天增4千套2022-05-17
- 龍華新城規劃又變了,13地塊調整!新增“居住+文體設施”用地2022-05-17
- 【抗疫先鋒】鄧文彪:戰在抗疫的最前沿 守護居民平安健康2022-05-17
- 太驚艷,深圳最大兒童公園效果圖曝光!設星空摩天輪+海盜船…2022-05-17
- 江西省計算機用戶協會嚴格自律規范社會組織工作與服務2022-05-17
- 江西近年來涉案金額最大、受害人數最多的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案一審宣判2022-05-17
- 東新鄉銀億社區開展“垃圾巧分類,知識伴我行” 垃圾分類知識競賽宣傳活動2022-05-17
- “垃圾分類一小步,綠色文明一大步”2022-05-17
- 房車旅游“破圈”效應在哪里2022-05-17
- 田勝出任捷尼賽思副總裁 負責在華銷售/網絡/服務業務2022-05-17
- 21深度|出口連續四年下滑,韓國車企紛紛強化自身產業鏈布局東南亞2022-05-17
- 北京新增本土感染者39例,社會面仍存隱匿傳染源2022-05-17
- 西安咸陽機場以民航最高禮遇“過水門”歡迎“守滬”英雄凱旋2022-05-17
- 天津本輪疫情初步考慮與污染的進口冷鏈食品關聯2022-05-17
- 河北推廣使用“食安封簽” 為外賣加上“安全鎖”2022-05-17
- 趙立堅:美國有什么資格拿《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說三道四?2022-05-17
- 海關出臺十條措施促進外貿保穩提質2022-05-17
- 自然資源部:一季度中國海洋經濟總量達2萬億元2022-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