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晉源區深化基層管理體制改革 有效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以前的馬路,兩邊都擺滿了小攤,造成了交通堵塞。現在整治規范后,我們不僅買菜方便,道路也暢通了,居住也更舒心了。”7月3日中午12時,剛下班回來的晉源區羅城街道棘針社區居民李女士高興地說。

在整治“占道經營”“亂擺攤設點”等城市管理的難點工作中,棘針社區聯合市場監督、城鄉管理等部門針對便民綜合市場附近開展進一步規范治理,使得附近居住的居民拍手稱快,此舉也正是晉源區“一支隊伍管執法”改革落地的生動實踐。

今年,晉源區聚焦鄉鎮(街道)執法“運行不暢、權限不清、力量分散”等突出問題,搶抓綜合行政執法領域改革機遇,深化基層管理體制改革,大力推進鎮(街道)“一支隊伍管執法”,變“九龍治水、多頭執法”為“攥指成拳、統一作戰”,有效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優化模式提升執法效能

為提高執法效率和質量,全區構建“1+4+N”大執法模式:“1”指鎮(街道)綜合行政執法辦公室,“4”指市場監管、城鄉管理、交通運輸、應急管理四個領域派駐鎮(街道)執法中隊,“N”指文化市場、農業、衛生、勞動監察、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領域執法隊伍,構建起鎮(街道)對各領域執法力量統籌協調機制,統一辦公、統一指揮、統一調度,避免了“各管一片、單打獨斗”的問題。

“以前有踢皮球、扯不清的事件,現在把涉及的幾個部門都聚集在一起,事情就能得到及時處理解決。”義井街道負責人說。

義井街道按照“黨工委統攬、分片包聯、人員下沉、統一執法”原則,劃分七大管理片區,街道工作人員全部下沉,同步整合7支綜合執法力量,對片區“大事小情”快速反應、迅速解決,實行“一支隊伍管全部”,讓城市治理更加“智慧”。

厘清職責規范執法程序

圍繞執法類型、執法主體、執法依據等要素,晉源區加強頂層設計,制定出臺《晉源區關于推進鎮(街道)執法體制改革的實施方案(試行)》,區委編辦、區司法局建立健全了綜合行政執法隊伍管理、協調聯動、事項清單動態調整等4項執法制度機制,并編制完成行政執法一般程序、行政處罰簡易程序、行政強制等16個執法流程。鎮(街道)承接細化,制定執法監督、人員管理等11個工作制度,持續發揮出制度的約束力、流程的運行力和責任的威懾力,讓“管得好”變為“能干好”。

此外,該區將派駐執法人員的黨員組織關系全部轉移到鎮(街道)黨(工)委,成立綜合執法隊黨支部,由綜合執法隊隊長擔任黨支部書記。賦予鎮(街道)任免建議權、人員考核權、工作指揮權,由鎮(街道)負責管理考核、發放鄉鎮補貼,進一步提升黨組織的“話語權”。

“眾多執法單位合而為一,成了實實在在的一家人,指揮體系統一了,人員隊伍壯大了,更可以打大仗硬仗。隊伍的執行力、行動力、綜合執法能力也得到強化。”金勝執法隊隊員常盛說。

網格支撐創新執法方式

晉源區積極發揮全科網格作用,將綜合行政執法納入基層“網格化”社會治理體系,推進執法工作前移,建立綜合行政執法和網格化社會治理的聯動機制,執法隊員與網格員組合配對,對網格內事項開展常態化巡查執法,做到問題發現在一線、協調解決在一線、工作推動在一線、矛盾化解在一線,形成“1+1>2”的監管合力。

此外,該區還從經費保障、制度保障、業務保障、人員保障和監督保障五方面推進綜合執法標準化建設,每月召開一次聯席會議,通報各領域執法工作開展情況,協調解決執法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建立信息共享互通機制,對各執法領域職責范圍內的問題線索進行梳理分類,合理利用多渠道通信手段,第一時間告知各領域執法隊伍,提升執法效能。以“人人持證”為原則,通過培訓一批、招聘一批、持證一批,不斷提高綜合行政執法人員的業務水平和執法能力,充實執法力量,實現“一支隊伍管執法”。(畢晶晶)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