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金融:數字化驅動,為碳中和貢獻綠色力量

2020 年 9 月,中國首次向全球明確中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時間,承諾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 2030 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 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

2021 年全國兩會,碳中和、碳達峰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綠色發展成為“熱詞”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著力解決資源環境約束突出問題、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那么金融機構如何助力碳中和?作為消費金融行業典型代表的——馬上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馬上消費”)積極響應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將環境保護、節能減排視為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任務,積極探索低碳發展的模式創新和技術創新,不斷以科技力量完善綠色金融服務和管理體系,形成一條“金融 + 科技 + 碳中和”的綠色創新發展道路。

2021年7月,馬上消費發布《“碳達峰·碳中和”路線圖2.0》(以下簡稱“路線圖2.0”),內容涵蓋綠色化運營、構建低碳文化等,多維度地展現了企業踐行綠色金融,參與節能減排的實際行動。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年底,馬上消費金融已為1.7億多用戶提供全線上無紙化服務,深入踐行全流程數字化綠色金融服務。

歷經近8年的發展,馬上消費已形成“大數據+AI+金融云”三大核心平臺共振的強大數字化“引擎”,通過自研大數據、人工智能、金融云、生物識別、區塊鏈五大技術相互融合,實現金融服務“四化”,即流程數字化、業務數據化、場景智能化、基礎設施云化。

自成立以來,通過綠色金融運營,使用電子合同,累計節省 6.9 億張 A4 紙張,減少 159.45萬噸碳排放。同時,馬上消費秉持開放共贏的發展理念,積極開展各類綠色金融業務,降低自身在企業合作中的碳足跡,推動其他行業實現低碳發展,比如,不斷加強“政研企”三方合作,探索綠色科技領域的科研創新,投身社會公共項目建設。

隨著近年來數字化與科技金融的融合發展,馬上消費針對產業鏈中的碳減排和碳補償等環節不斷探索綠色金融創新模式,立足自身的全閉環數字化消費金融開放平臺模式,結合技術自主研發優勢,打造一套具有自主特色、系統化的“碳中和”綠色戰略路徑。

路徑一是制定清晰的“碳中和”長遠發展規劃,將綠色低碳發展理念貫徹每個業務環節;路徑二是聚焦 “碳中和”并進行精細化管理,通過數字化技術與業務的融合應用賦能低碳綠色發展。

具體而言,馬上消費的節能減排路線就是“金融+科技+碳中和”的內外兼備路線。打造以“自營+開放平臺+金融云”為核心的數字輕資產模式,在數字科技方面進行全方位研發。

馬上消費董事長趙國慶也對此表示,“馬上消費已實現全線上化服務和 0 物理網點,這種以數據和數字技術驅動的輕資產模式,相當于一種綠色低碳的基礎模式,接下來就要結合自身的業務特點,打造適宜消費金融發展的綠色模式”。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