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軟國際攜手綿竹高新區打造高新產業園區新標桿

中軟國際與綿竹高新區簽訂智能體項目合作協議,雙方將攜手發力產業園區的數字化轉型升級,圍繞“基礎設施網絡化、建設管理精細化、服務功能專業化、產業發展智能化”四化目標,共同打造高新產業園區新標桿。通過找準經濟效益的突破點,形成產業聚集和社會服務效應,重塑綿竹高新區的區域核心競爭力。

綿竹高新區:建設高質量產業集聚地

作為四川省省級經濟開發區,綿竹高新區規劃總面積37.6平方公里,是綿竹經濟發展和西部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的示范基地?,F已形成食品飲料、精細化工、裝備制造三大傳統產業及生物醫藥、鋰電新材料兩大新興產業為主的“3+2”產業格局。園區將以“五個百億”產業集群為抓手,奮力實現“十四五”目標任務,“打造高品質產業功能區,建設高質量產業集聚地”。

規劃先行:綿竹高新區數字化轉型之路

當前,綿竹高新區正處于園區信息化向智慧園區發展的過渡期,在產業規劃、招商引資、企業服務、民眾體驗等環節出現發展瓶頸,比如缺少產業分析,無法實現精準招商,產業鏈配套不完善;管理流程復雜,手段需升級,監控覆蓋不全,各系統獨立,園區管理效率低;化工監管不到位,存在安全隱患;倉儲物流分散管理,造成人力物力資源浪費。如何提升園區的服務、管理、運營水平,引導園區和企業共同實現數字化轉型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針對綿竹高新區產業園區轉型升級的要求,中軟國際倡導“規劃先行”,在項目咨詢規劃期,安排咨詢專家團隊進駐綿竹高新區現場,專家團隊深入分析綿竹高新區業務現狀和痛點,結合智慧產業園區多年的成功實踐經驗,為綿竹高新區整體規劃了“一中心、四體系”方案:包括園區智能運營中心、運營管理體系、產業發展體系、智慧化工體系、智慧倉儲體系。

01 園區智能運營中心: 實現全域“可視、可管、可控”

智能運營中心直接面向園區的管理者,通過對園區進行3D-L3級建模,實現綿竹高新區全域整體“可視、可管、可控”,助推園區服務向“精細化、高品質”轉變,加速園區數字化轉型,提供業務全景可視化,輔助園區管理者對園區概況、安全應急態勢以及安全風險指標進行綜合研判。

02 運營管理體系:全面促進園區提質降本增效

目前園區管理技防管理相對較弱,通行出入仍依靠人工登記;園區安防子系統相對孤立,監控覆蓋不全易有監控死角,如有安全事件無法及時確警。中軟國際利用AI算法、人臉智能識別等新技術,全天候、全時段、全覆蓋的保障園區安全;通過便捷通行系統,秒級識別,實現人車無感通行;通過設施設備管理系統,構建園區設備設施信息化管理體系,實現全生命周期管理。

03 產業發展體系:完善綿竹區域產業環境,帶動社會經濟發展

傳統產業面臨轉型、新興產業急需招商擴資,由于缺數據、缺算法、缺系統、缺平臺,導致經濟監測能力不足、涉企服務能力不足、招商引資能力不足。面對這些挑戰,中軟國際為綿竹高新區構建了“產業發展監測應用、招商管理應用、企業服務應用”三維一體的產業發展體系。通過模型算法對園區產業發展相關指標的監測,多維度分析產業發展現狀、潛力及效益,針對性扶持潛力產業,通過精準智慧招商形成完整產業鏈及產業集聚,帶動整個產業效益提升。

04 智慧倉儲體系: 促進綿竹物流行業的發展和物流產業的培育

目前綿竹高新區倉儲物流產業與其他產業相比發展較為緩慢,承載能力不足、物流網絡待完善,制約了區域經濟的全面加速。項目設計充分考慮整體布局、協調發展的大數據智能倉儲物流園場景,通過現代物流業規劃能整合社會上閑散的物流資源,以及相關企業的物流資源,提高物流設施設備的利用率,對提高城市經濟運行效率具有積極的意義,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新的產業成長支持。

05 智慧化工體系:守住安全紅線,促進綠色發展

通過構建“監測、預警、管控”全鏈路智慧安監系統,實現對“兩重點一重大”全面監管,確保重點工藝裝置安全;通過拉通市環保局平臺環保數據,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全覆蓋的環保監測系統,實現全域環境監測,全面提高園區環境監管水平;通過構建應急指揮調度系統,整合園區應急資源,快速獲取應急物資,對提高應急救援能力,減少生命財產損失,具有重要作用。中軟國際圍繞“安全監管、環境監測、應急處置”構建一體化智慧化工應用體系,為綿竹高新區安全、綠色、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中軟國際基于綿竹高新區現有IT情況、業務流程、戰略規劃,不僅從業務層面提供精準的方案,還前瞻性考慮了項目后期將會面臨多云、多應用等運營運維層面的挑戰,計劃通過“多云管理平臺”,輕松實現多云資源的統一管理、統一監控、自動化運維和應用自動化編排,通過“應用監控系統”高效完成調用鏈追蹤、應用性能追蹤、自動報警等工作。

作為中軟國際重點打造的智慧產業園區項目,該項目的成功落地將助力綿竹高新區,以產興城、以城促產,在產城融合中構建高質量發展新格局。未來,中軟國際將持續助力各類產業園區,以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支撐,打造“安全、舒適、高效、智能、綠色、可持續”的高品質產業園區,助力實現城市空間布局與產業園區布局相協調,生產與生活相適應,產、城、人良性循環健康發展狀態。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