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光星譜—佛山龍光·天湖酈都:以服務城市生態為己任 探索人居、自然和諧之道

物業作為離老百姓最近的民生,每一點進步、每一次探索,都在加快人們邁向美好生活的步伐。龍光智慧服務植根行業二十余載,堅持服務至上的底色,沉淀出扎根一線的服務經驗和模式,涌現出許多頗具特色的服務案例。在此之際,龍光智慧服務特別策劃“龍光星譜”系列報道,為行業發展貢獻星火之光。

數讀佛山龍光·天湖酈都

1、項目占地面積18.25萬平方米,44棟高層,33座別墅,商鋪203間,目前小區常住人口約6000人。

2、項目分三期規劃,園區內配備了網球場1個,兒童游樂場2個,羽毛球場3個,康體器械健身場地3個,泳池2個。

3、小區容積率2.7,綠化面積85025.6平方米,占比46.5%,綠化種類近50種,包括大型灌木及亞熱帶綠植。

微信圖片_20221109151348.jpg

2022年11月1日,克而瑞物管、中物研協揭曉2022中國物業服務企業綜合實力500強及相關榜單。佛山龍光·天湖酈都(以下簡稱天湖酈都)被評為“2022中國物業管理卓越標桿項目”。

天湖酈都是龍光智慧服務進駐佛山的首個社區,自2006年交付以來,該小區憑借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和完善周到的人文服務,成為生態人居典范,先后榮獲“2018中國美好示范社區”、2021年度“生態社區大獎”等多項殊榮。

歷經十六年的時光沉淀,亞藝公園旁的這顆綠色明珠歷久彌新,人文與生態和諧相融。與時光相向而行的是,小區人口老齡化呈現明顯上揚趨勢,對物業服務提出了新的挑戰,也為龍光智慧服務開啟新的思考和探索之路。

85025.6平方米“綠色養護”

為城市生態添活力

點開天湖酈都項目經理盛寅鶴的微信頭像,小橋流水、綠茵萌萌,一旁的意大利古典風格建筑沿水岸佇立,坐落有致。“那天天氣很好,路過時被景色打動,就隨手拍了一張。”盛寅鶴笑說道。

為天湖酈都美景心動的不止盛寅鶴。在今年上半年舉辦的龍光智慧服務第五屆社區攝影大賽,天湖酈都業主吳女士的攝影作品《春滿酈都》從751幅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二等獎。歷屆以來,該小區業主是風景類作品的獲獎常客,貢獻了諸多天湖酈都大片級的硬照。

微信圖片_20221109151956.gif

天湖酈都正如其名,具有得天獨厚的生態稟賦。小區坐落于佛山市亞洲藝術公園北側,這個為紀念2005年在佛山舉辦的亞洲藝術論壇而修建的公園,占地40公頃,其中水體面積26.6公頃,是城市中心的生態濕地。

“一個面積18.25萬平方米的小區,十多年來持之以恒地在環境、生態上融入亞藝公園,為城市生態提供強大助力,可以理解為,這是龍光智慧服務以自己的方式向這座城市致敬。”盛寅鶴說道。

在龍光智慧服務團隊中,這種服務城市生態的信念植根在每一位員工的心中。對外,龍光智慧服務積極參與公園河道邊沿垃圾清理,聯合市政進行垃圾打撈;對內,龍光以“公園在家、家在公園”為設計理念,聘請了世界級的設計大師美國WY公司和貝爾高林公司,設計小區園林。

走進早秋的天湖酈都,微涼,落紅與細雨結伴落下,在大理石鋪就的小道上,兩旁的綠籬整齊劃一,以飽滿的精神打破這清冷的景象。

“景觀設計主要以四季常青植物搭配時令花卉,像這個季節適合種藍花草,紫紅色、半紅色開在那特別漂亮;元旦前后種海棠花,土養配合得好的話,花期能維持半年……”談起小區各個季節的花卉景觀,園藝師陳作金如數家珍,娓娓道來。

微信圖片_20221109151358.jpg

目之所及的景觀背后處處有講究:7一9月,草坪高度控制在8一10厘米,其他時間控制在10一12厘米;綠籬春季萌發期進行一次壓低修剪,常年保持高度40厘米……龍光智慧服務制定的綠化修剪操作指引,將修剪要求標準化,做到有章可循。為更好地將標準落地,綠化組與工程組還共同研發了修剪角度定型模具,提高修剪的效率和質量。

在陳作金和綠化組同事們的細心呵護下,如今,小區綠化面積85025.6平方米,占比46.5%,綠化種類近50種,包括高達十幾米的亞熱帶大葉王等大型灌木。蔥郁之下,“公園在家、家在公園”變成現實。

黨建引領小區治理

上門服務情暖“夕陽紅”

2019年3月,佛山市禪城區成為全省首個被民政部正式確定的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

三年來,作為禪城區目前建面最大的小區,天湖酈都在當地政府的帶領下,在紅色物業、社區共享、養老服務等方面開展了系列探索和實踐。

窗外陰雨綿綿,室內書香氤氳。2022年11月是天湖酈都“共享小屋”揭牌四周年,作為社區與政府共同打造的黨建空間,天湖酈都在“共享小屋”原有功能上創新性地加入龍光書苑,由龍光、業主、社區街道共同捐贈書籍300余本。

微信圖片_20221109151404.jpg

“共享小屋24小時開放,除了共享書籍,還共享場地,你看小屋里的這面舞蹈鏡就是專門為雨天健身的老年舞蹈隊準備的。”盛寅鶴介紹,“共享小屋”基本月月有活動,如社區、黨建活動等,成為鄰里交流的“文明窗口”。

“共享小屋”與公園交界處,是社區黨建活動基地。每年“七一”,天湖酈都社區黨支部都會在此重溫入黨誓詞,深化為民服務精神。

事實上,從一線物業服務角度摸索空巢老人關愛模式,這也是承載逾千名60歲以上老人的天湖酈都一直堅持躬身實踐的方向。

“十多年了,無論什么時間,遇到事情打電話給物業,他們都會上門服務,住在這特別安心。”年逾七旬的李伯表示。

為便于像李伯這樣的空巢老人及時聯系,物業工作人員幫其在手機一鍵撥號功能里設置管理處號碼,客服部接到來電后會第一時間上門服務。

物業團隊還專門制作了小區獨居老人檔案,對需要特別照顧的獨居老人分類標明,實時更新獨居老人生活狀況,做到“門門清、家家熟”。“如果接到沒有聲音的電話,我們會立刻核對獨居老人號碼薄,這是小區十多年的工作傳統。”客服朱麗麗說道。

微信圖片_20221109151409.jpg

對老年人的關心于細微之處,皆有體現:在園區樓棟入口處加裝欄桿扶手、天黑前園區路燈全部點亮;看見獨自出行的老人,門崗會特別了解其外出的目的,以防走失;對于老年人大件快遞等實行送上門服務……

“物業開展養老服務還需要解決很多痛點問題,需要進一步探索。”據盛寅鶴透露,未來,天湖酈都將計劃引入第三方機構,聯動社區開展“長者飯堂”、衣物清洗等老年服務,進一步完善老年服務機制,致力將小區建設成為“老有所依、老有所樂”的生態和諧人居。

雨后初霽,西下的斜陽艷麗火紅,空氣中彌漫著泥土的芬芳,一群鳥兒在小區在草坪追逐嬉戲,爭相躍上一旁枝頭后向亞藝公園方向飛去。“最美不過夕陽紅,溫馨又從容。夕陽是晚開的花,夕陽是陳年的酒。”在路人即興的歌聲中,那些美好的暢想漸漸都有了具象,天湖酈都上空的晚霞照進了家家戶戶。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