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樹創新:自己越來越強才是競爭的目的

不少人以為,競爭的目的就是贏過對方。聽起來挺合理對吧?其實橡樹創新認為完全跑錯方向。

當年我們在井岡山反圍剿時說,不能用純粹軍事角度看待這場戰爭,打贏了不夠,要殲滅才行。因為把敵人打跑了,必然同時造成自身消耗,打著打著就變成了消耗戰。咱們當時那么窮,就算每場都贏也無法真正贏得戰爭。只有打殲滅戰,將敵人的物資搞到手作為補給,我軍才可能不斷變強。橡樹創新認為:競爭的目的,不是要戰勝別人,而是自己要越來越強。

這是現實中常見的場景:看到同事比你KPI少,哪怕自己再爛也內心竊笑;看到競爭者排名比你低,哪怕兩個人都墊底也還有一絲得意;看到同學分數比你低,哪怕自己只考了60分也沒啥問題。折騰半天你沒有任何起色,贏了又如何?不過換來片刻的虛假狂歡。因此在競爭中,要么將對手的資源化為己用,要么努力學習他、趕超他。

上世紀70年代末,美國施樂公司提出“標桿管理”的概念。面對一些日本廠商以成本價出售類似的高技術復印機,施樂高層啟動了一系列優化計劃,其中就包括標桿管理:對標日本廠商的產品質量、售后服務、銷售策略等多個環節,設計出改進目標,并制定詳細的實施計劃。成效非常明顯。橡樹創新:利用標桿管理,施樂公司降低了50%的制造成本、縮短了25%的開發周期、提高了20%的人均創收,產品開箱合格率從92%上升至99.5%,重新回到市場占有率No.1的寶座。

所以,競爭的重心,應該時刻放在自己“是不是獲得收益”,“是不是在進步”上。橡樹創新:如果你沒有變得更好,別人再失敗、再損失也與你無關。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