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速讀:石嘴山:基層黨組織扎進小區網格 激活城市基層治理“毛細血管”


(資料圖片)

寧夏新聞網訊(記者 倪金鳳)“綠地一度被破壞、黃土裸露的漢唐社區,如今草木成蔭;原有的衛生死角,已‘變身’為居民的睦鄰休閑點。”談起實施小區網格黨建后帶來的種種變化,寧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區漢唐社區黨委書記楊寧臉上充滿了喜悅。

大武口區充分應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率先建立“互聯網+網格”社會治理綜合信息平臺,打通16個部門信息資源流通壁壘,建立健全信息收集、問題發現、任務分辦、協同處置、結果反饋工作機制,實現信息數據共享、社會治理問題精準解決,流轉各類社會治理事項38431件,辦結37879件,辦結率達98%,構建起“街社吹哨、部門報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基層治理新格局,促進黨建工作與社會管理服務深度融合。

惠農區紅果子鎮惠西社區原來是一個功能落后、居民厭嫌的老舊小區。社區黨支部按照“居住相鄰、關系相近、方便服務”原則,將黨員編在自己居住或者就近居住地,合理劃定黨員負責片區,實行衛生、治安、調解、宣傳等責任制,每個片區由一名黨員負責,充分發揮黨員熟悉“區情、民情、人情”的優勢,重點聯系困難戶、殘疾人、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等,每月對片區內居民走訪不少于1次,服務群眾近3000人次,協調解決各類矛盾200余件,真正實現了黨員身份“亮”出來、服務群眾“干”起來、關鍵時刻“站”出來、先鋒形象“樹”起來。

據悉,石嘴山市始終堅持把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作為推進精細化治理的重要手段,設立網格644個,把黨組織建在小區網格上,建立網格(小區)黨支部179個,網格黨小組508個、樓棟黨小組545個,黨員中心戶3200余戶,織密“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黨總支)—網格(小區)黨支部—院落(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黨員聯系戶)”五級組織組織體系,把基層黨組織的根扎進小區網格,把服務送到家門口、把矛盾化解在最基層,激活基層治理的“毛細血管”和“神經末梢”。

關鍵詞: 毛細血管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