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山中一藥業的前世今生,探尋廣州老牌中藥鋪

廣州白云山中一藥業,廣藥集團作為全球首家以中醫藥為主業的世界500強企業,其歷史可追溯到距今420余年的1600年。在長期發展歷程中,廣藥集團堅持以“打造具有產業特色、文化鮮明的世界一流生物醫藥與健康企業”為發展目標,著力傳承精華、守正創新,推動中醫藥文化走向世界,發揚光大。

流水的網紅店,鐵打的北京路。在廣州,無論是外地人還是本地人都去逛過北京路!北京路可是廣州最早而且歷史最悠久的CBD!

現在的北京路在以前叫“雙門底街”,雙門底最有名的是書市和文化用品,在當時可是聞名四方的“書店一條街”。書坊街曾聚集了開明書店、光明書局、商務印書館等數十家書局。可謂是“珠寶奇珍列萬般,書坊畫店任盤桓,怡情不說雙門底,不讓京都大柵欄”。就是在這人文薈萃、書香四溢的地方,1669年,潘務庵在此地開辦了保滋堂(現廣州白云山中一藥業前身之一),兼營診病與制售成藥。

雙門底街保滋堂潘務庵舊影

保滋堂牌匾

潘務庵根據民間治療小兒驚風痰涎的驗方自行研制出保嬰丹。此丹非彼“丹”,蠟殼的發明是用來包裝丸劑的,傳統的散劑只需用紙進行包裝。然而,實際上是散劑的保嬰丹為啥卻采用蠟殼包裝呢?原來,聰明的保滋堂人處處從細節上為患者著想,考慮到紙包裝的種種不便,于是想到了用蠟殼包裝散劑的方法。主要目的是防止藥品受潮,便于長期保存和取用,同時也能保證患兒用藥藥量的精準。

清代道光二十三年(1843),兩廣總督——祁貢為保滋堂藥店題寫“養和種德”的匾牌,意指行醫制藥之人為百姓保養身心,品德高尚。

兩廣總督祁貢題寫的“養和種德”字樣

除了大量生產保嬰丹應市外,保滋堂還研制出六味地黃丸、歸脾丸、十全大補丸等6個品種,一時行銷于世。為進一步加大規模,清代道光二十六年(1846),保滋堂由廣州雙門底遷至槳欄路64號。而后,在佛山、潮州、梧州等地開設分店。

在歷經了搬遷、戰亂、公私合營、兼并改造之后,1956年,由保滋堂、崇佛氏、黃中璜等私營廠合并組成公私合營保滋堂聯合制藥廠,并逐漸成為了如今廣藥集團屬下廣州白云山中一藥業的發展主體之一。

細數連綿歷史,重溫點滴歲月!如今,已逾百年的廣州白云山中一藥業不斷尋求突破與發展,向世人展示了百年老字號的輝煌,也為中醫藥文化傳播作出了巨大貢獻。

廣藥集團作為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的標桿企業,積極推動中醫藥創新發展,致力打造人類健康美好的未來。站在世界500強新起點,廣藥集團將堅持傳承精華、守正創新,講好中醫藥故事,讓世界更多人感受中醫藥這一中華文化瑰寶的魅力和力量!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