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強三同”構建三元河管護新格局


(資料圖)

龍里:

“三強三同”構建三元河管護新格局

本報訊 近年來,龍里縣全面推行河湖長制,針對三元河農村流域比重大、農村河湖管護任務重,綠色水經濟挖掘不夠深入等問題,通過“三強三同”的方式構建三元河管護新格局。

強宣傳,黨建引領思想同心。通過“三個創新”,持續加大河湖長制宣傳力度,創新河湖長制宣傳陣地,以河湖長走村入戶的方式,開辟新宣傳陣地,深入流域群眾家中收集群眾河湖意見,宣傳河湖管護成效,增強群眾愛河護河意識。截至目前,縣級河湖長結合巡河工作開展入戶宣傳82人次。創新河湖長制宣傳方式,以說唱結合龍里縣少數民族聚居特點,拍攝河湖長制“黔韻說唱”宣傳片,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推動愛河護河意識深入人心,截至目前,龍里縣河湖長制“黔韻說唱”宣傳片共獲點贊247次,瀏覽量2887次。創新河湖長制宣傳內涵,抓好“世界水日·中國水周”“貴州生態日”等重要時間節點,以河湖長制實施以來同一條河流的前后變化為切入點,用強烈的對比凸顯愛河護河重要性。凸顯黨建引領作用,凝聚河湖共識同心同力,創新“黨建+河湖長制”工作思路,充分發揮基層黨支部及黨員在群眾中的帶動引領作用,實現黨建與河湖長制工作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由基層黨員去發動群眾、宣傳群眾、組織群眾,示范帶頭執行落實河湖管護有關要求,用實際行動做給群眾看、帶領群眾干,形成一人帶動一戶,一戶帶動一片的良好局面。

強管護,村民自治目標同向。用好前期宣傳基礎,推動河湖長制進村規民約,通過廣泛前期宣傳有河流經過的56村社區大多數群眾希望加強河湖管護,通過召開村民代表會、入戶走訪等方式制定了村規民約,在村規民約中提出村民義務及獎懲方式,規范垃圾存放、污水排放、死禽處理,禁止違法違規侵占河道、非法搭建等具體要求;通過加強村民自治改善農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糞便亂排、亂堆、亂放等問題,形成“全民治河、全民監督”的管理新機制;村規民約制定后,將村規民約發放到每戶群眾手中,并要求簽收,在村務欄公示村規民約,確保戶戶知曉,共同遵守村規民約。用好村規民約獎懲措施,約束微小不文明行為,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作用,明確村支“兩委”或組管委村規民約執行主體,結合實際大膽創新探索,采取積分超市、紅黑榜、擂臺賽等方式,建立健全獎懲機制,提高群眾參與河湖管理積極性,建立農村河湖管理長效機制,凝聚社會參與河湖管護目標同向。在龍里縣龍山鎮余下村蔡家院組建立“愛心綠色超市”,村民參與清岸清水志愿服務活動,經組委會評選后獎勵一定積分,積分可以用兌換買日常生活用品,并且可以上組集體光榮榜,目前,該“愛心綠色超市”共通過積分兌換物資105件,價值3000余元。

強振興,水旅融合發展同步。深挖河湖經濟,帶動流域群眾致富,用好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及農村河湖村民自治條件,充分發揮龍里河湖“建、管”優勢,引入社會資本興建文旅、休閑農業等設施深入挖掘河湖經濟價值,服務鄉村振興,帶動群眾致富。今年,依托三元河河道治理成果,蓮花村與社會資本合作,開發打造“四季花海”文旅項目。村民以三元河周邊438.91畝土地入股,設置共管賬戶,采取營業額階梯分紅的方式,確保每畝土地每年收益不少于1000元。群眾反哺河湖,人水相依和諧共生,游客因水而來,通過宣傳教育和黨建引領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通過村規民約約束行為舉止,通過深挖河湖經濟帶來直觀收益,構建“群眾因水致富,更思愛護河湖”的河湖管護新格局,沿河村民、河邊商販、產業公司組織清岸清水志愿服務隊,常態化開展重點河道清理,以舉手之勞換河水清美、水岸長清。

(鄧茂欽)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