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盧龍:文明創建“微改造” 群眾幸福“大提升”

黨員干部在強化統籌推進、部門在加強協作治理、志愿者在自發組織,一條條背街小巷舊貌換新顏,一個個店鋪門前“靚”了起來、一個個小區洋溢著溫暖和喜悅……

盧龍縣城市面貌。 程子興攝


(相關資料圖)

“路還是那條路,但是路面更干凈整潔了,空中的電線也整齊劃一了,沿街商鋪經營也變得越來越規范了。”說起自己生活周邊路段的變化,家住河北省盧龍縣老城區的程大爺拍手稱贊。

“經過改造后,我們小區變化很大,環境變好了、管理規范有序了,就連我們住戶平時最關心的‘停車難’、樓道堆放雜物等問題都得到了解決,像我們這樣的老住戶,心里高興得很!”在盧龍鎮住宅小區,居民張女士臉上樂開了花,在她看來,小區環境干凈整潔、道路平整,這些一眼就能看到的成效,說明文明城市的創建不僅落在了實處,更落在了群眾的心坎里。

“文明創建的過程,就是持續解決城市頑疾、補齊治理短板的過程。盧龍縣緊盯薄弱環節,加大整治力度。”盧龍縣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副大隊長劉金生介紹,近年來,盧龍縣深入開展拆違拆臨、桿線入地、戶外廣告等專項整治行動,改造2000年之前剩余的所有住宅小區,共5個片區,71棟1755戶,建筑面積17.71萬平方米。

盧龍縣自產自銷便民點。 程子興攝

“自家種的黃瓜,您過來嘗嘗吧,為了我們這個便民服務點,你們也夠辛苦的了,如果不是政府幫忙蓋這個棚子,我們也賣不了這么長時間的東西,還得風吹日曬。”在盧龍縣城區的自產自銷便民點商戶沈鳳蓮感謝著城管工作人員。

據了解,“建設農產品自產自銷便民點”是2023年盧龍縣實施的民生實事項目之一。為徹底解決流動攤販占道經營的問題,盧龍縣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大隊按照“引攤入市,化堵為疏”的思路,在縣城區內新建自產自銷便民點4個,使流動攤販有了固定的經營場所。其中,已完成的肥子路中段便民點面向縣城周邊菜農、糧農免費開放,占地200余平方米,劃設攤位30余個,市場遮風擋雨,遮陽。內部設置了指示標牌、入場須知,施畫明確的攤位標線,添加了垃圾桶、掃帚等衛生設施,有效地規范了流動攤販的經營行為,改善了市容市貌。

公園游園,環境優美,風景如畫;主道干道,道路整潔,交通有序;農貿市場,路面潔凈,果蔬新鮮;小餐飲店,文明用餐,公筷公勺深入人心……如今,在盧龍縣的角角落落,悄然有序發生著一系列文明之變。

志愿者在盧龍縣城主要路口維持交通秩序,引導市民文明出行。 劉越攝

而這些變化,離不開這一群文明監督員們,他們每天穿梭小街小巷,對不文明現象“挑刺”,好似一只只不知疲倦的“啄木鳥”,在這場永不止步的接力中,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今年來,盧龍縣招募了近百名志愿者,通過積極獻策、宣傳動員和監督不文明行為等方式,引導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文明城市創建,促進創建工作提質增效。

文明城市創建是一項系統工程。盧龍縣在創建過程中,始終堅持“創建為民、創建靠民、創建不擾民”的創城理念,把改善人居環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傾聽群眾呼聲、解決群眾困難、帶給群眾實惠,努力把創城“責任清單”化為百姓“幸福清單”。

“目前,盧龍縣上下濃厚的創建氛圍已經形成,可以說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市民群眾的創建熱情和創建智慧有效激發。創城已經成為全體市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盧龍縣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文明辦主任王輝說。(周博、苑坤)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