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快訊:近7000支青年志愿者服務隊活躍在社區

幫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架起社區鄰里“連心橋”

近7000支青年志愿者服務隊活躍在社區

走進社區,幫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便民服務,讓社區充滿溫情。隨著社區青年志愿服務普遍開展,越來越多的青春身影活躍在基層社區。截至目前,全市社區(村)級青年志愿者服務隊已達6920個,走進社區、扎根社區已成為青年志愿服務的風向標。


(資料圖)

“青春伴夕陽”

讓社區老人不再孤單

“志愿者講得真好,你快來聽聽,就在社區,我給你占個座!”在昌平區北街家園第五社區,總能見到社區老人相互邀約“上課”的熱鬧場景。每周,來自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的志愿者們都會來到社區,教老年人如何使用智能手機。從最開始的教基本操作,到教手機支付、視頻聊天,再到如今的短視頻剪輯,社區老人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們會在教學過程中穿插一些網絡反詐小知識,幫助老人提高反詐防騙意識。”志愿者唐夢垚說。

立足于社區老年群體的實際需求,首都青年志愿者走進社區,積極開展“青春伴夕陽”助老志愿服務品牌項目,通過一場場手機教學活動幫助老人跨越“數字鴻溝”。在青年志愿者的陪伴下,社區老人的晚年不再孤單,并找到了生活的新樂趣。

新興青年群體

積極參與社區志愿服務

近年來,隨著新興青年群體的不斷壯大,理發師、房產經紀人、快遞小哥、外賣騎手等一大批扎根社區、服務社區的青年也積極參與到社區志愿服務當中。

在東城區東華門街道,由理發師組成的“梵珀匠人”志愿服務隊開展常態化便民志愿服務,定期為60歲以上老人、快遞外賣小哥、環衛工人等有需要的人士免費理發,并在團區委、街道的支持下,成立了“學雷鋒美發志愿服務站”。面對大家的感謝,志愿服務隊負責人孫凱表示,要用指尖上的技術給社區帶去溫暖。

隨著社區逐漸成為青年就業創業的“熱土”,越來越多的青年參與到社區志愿服務中來,社區志愿服務活動的形式也越來越豐富。北京鏈家基于店面在社區的優勢,打造“鏈家社區跑”志愿服務項目,為社區居民搭建跑步健身交流平臺,通過開展線下聚跑、主題跑等活動,架起了社區鄰里的“連心橋”。在東城區龍潭街道,社區青年匯通過開展“青年集市”活動,不但將健康義診、經絡舒緩、家裝咨詢、廚具換新等便民服務項目帶進社區,還調動了屬地團員青年爭當志愿者的積極性。

“我就住在這里,雖然每天工作忙,但社區建設也有我一份。”看到社區青年匯正在招募志愿者,年輕白領許媛果斷報了名。她說,志愿者隊伍中年輕人多,大家在一起做志愿有氛圍,通過這種方式還能和街坊鄰居快速熟悉起來,“感覺社區這個家更溫暖了。”

社區級青年志愿者服務隊

累計服務210多萬小時

在北京團市委的推動下,本市依托社區青年匯陣地,結合團員回社區報到機制,積極探索“團干部+社工+志愿者”的工作模式,讓青年人走出家門就能參與社區活動,用青年人的方式更好地匯聚社區青年力量,讓青年成為社區治理的中堅力量。截至目前,全市注冊青年志愿者服務隊已達7200余支。其中,社區(村)級青年志愿者服務隊6920個,開展志愿服務項目13.1萬個,累計志愿服務時長210多萬小時。在新一批五星級志愿者中,超過80%的志愿者都具有社區志愿服務的相關經歷。

日前,本市出臺《北京市青年志愿者服務社區行動工作指引》,動員青年志愿者深入基層一線,走進城鄉社區,為基層治理貢獻青春力量。在“走進社區、扎根社區”的風向標指引下,首都青年志愿者迅速行動起來。在海淀區,1000余支骨干志愿服務團隊今年將圍繞與黨同行、科普實踐、社會治理、助老助殘、扶幼扶困、生命健康等6大項目,走進社區開展常態化志愿服務。昌平區通過創城志愿服務行動,聯動7所駐區高校與7個鎮街結對共建,助力文明城區創建工作,讓青年志愿者有了“根據地”。

正青春,當奮斗。隨著一批青年志愿服務項目的常態化實施,一批社區青年志愿服務隊伍培育壯大,一批社區志愿服務陣地的建立運行,一套社區青年志愿服務工作機制正逐步形成,越來越多的青年志愿者投身于社區志愿服務,推動社區青年志愿服務可持續發展。本報記者 王琪鵬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