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青內地點亮慈善“微光” 集聚港澳智庫推動鄉村振興 全球滾動


(資料圖片)

題:港青內地點亮慈善“微光”集聚港澳智庫推動鄉村振興

中新網記者 蔡敏婕

廣州市增城區新塘鎮,有“中國牛仔名鎮”之稱,是目前中國年產量最大的牛仔服裝服飾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而在新塘鎮大敦村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農產品豐富,當地正在創建“巾幗頭雁村”,希望培育新型農業人才,助推農村婦女實現自我提升。

香港青年何珊在廣州從事電商行業,作為廣東省女企業家協會新一屆的理事,了解到上述情況后,她聯系當地村委會,希望能系統化地培訓婦女電商知識。“在大敦村,很多村民有田地,可以種植水果等農作物,經過調研,發現他們也有賣貨的意愿。”何珊說,“我們可以看到這里有很多積極向上的女性,我們看重女性力量,希望通過傳授更多科學知識,激發原生的傳播力量,振興家鄉。”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相比于傳統的“捐財捐物”,何珊更希望授人以“漁”。今年4月底,何珊聯合廣州市婦女兒童福利會在大敦村啟動2023年度“微光計劃”,為當地女性分享私域運營電商知識,幫助她們學習掌握就業技能,獲得更多人生選擇。

“除了在課程內容加入電商趨勢分析,讓她們更好地了解互聯網市場發展外,還會增加剪紙等活動,培養她們對藝術和美的追求。”何珊說,與此同時,她的團隊與村委會正在不斷商量加速當地供應鏈的構建和完善,促進農產品商品化發展,為農村婦女“賣貨”鋪路。

4年來,何珊團隊聯動多個公益慈善機構,發起“微光計劃”系列活動。例如,走進貴州黔南地區,為近百名當地女性提供苗繡、蠟染等非遺手工培訓,壯大鄉村特色產業的同時,也推動當地非遺文化的傳承;以直播賣貨、新媒體平臺運營培訓等方式,一點點匯聚“力量無限”的微光,助力鄉村女性的就業幫扶。

“港澳地區有很多志愿者團體和慈善組織,青年們從小養成踐行社會責任的意識和習慣,認為有了一定的力量就可以回饋社會,從商者會把社會責任作為必選項。”何珊表示,計劃與香港的大學合作,開展相關研究課題,讓更多港澳青年進一步了解和參與內地鄉村發展的同時,集聚智庫力量推動鄉村振興,“企業除了盈利,還應在更多社會議題的解決上擔起職責,說到底還是責任心的問題”。

“半個月前我在香港城市大學了解到學校社團正在開展香港端午節相關的記憶傳承活動,我認為香港青年可以給予新的想法與構思,促進內地鄉村的非遺技藝發展。”何珊說,今年計劃組織港澳學生團到內地交流,“我知道現在很多人在做這件事,但是我希望活動能有新的突破,例如我們可以把鄉村文化傳承的環節融進活動中,讓港澳青年進一步了解和傳播”。

除了在公益事業上發力,何珊關注港澳學生在內地的發展。2023年廣州市“百企千人”港澳大學生實習計劃正在開展,該計劃將整合不少于1000個崗位,招募28周歲以下港澳臺青年到廣州參加實習工作。作為本年度“百企千人”實習計劃總推介人,她表示已在港澳的大學舉行數輪宣講,目前進入面試環節和配崗階段,希望在實習中幫助港澳學生提前與社會接軌。

“我們希望帶動參與實習的港澳青年利用閑暇時間更好地參與到公益活動中去。”何珊認為,青年一代不僅要提升國際視野和自身能力,投身大灣區建設,還要承擔社會責任,成為大灣區交流融合的橋梁。同時,她號召帶動更多港澳青年參與鄉村振興和傳統文化傳承等活動,雙向賦能大灣區高質量建設與港澳青年全面成長。(完)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