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寶:做好一杯茶 共奔致富路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我們的春茶產量高、質量好,效益也好,一年收獲怎么樣,全看這段時間了。”3月底以來,武平縣年年春茶業有限公司制茶技術員王新寶忙壞了,他往返于茶山和廠房,帶著工人們制作今年的春茶。

受長輩影響,王新寶從小對茶有著深厚感情。1988年,高考落榜后王新寶回鄉開始種茶。那個年代,武平綠茶因管理落后、品種單一、工藝老舊,導致市場競爭力不足。

王新寶決心改變現狀。他開辟10畝茶園,引進名優茶品種,購置炒綠茶加工設備,改進制茶工藝,標準化管理茶園,帶頭規模化制作名優綠茶。幾年下來,他做的綠茶不僅上了規模,還有了口碑和市場。

35年時間里,王新寶撲下身子打磨制茶技藝,將所有精力投身到武平綠茶的培育種植、生產制作和品牌打造。他制作的“年年春”系列名茶多次獲國家和省市縣級“茶王”獎,同時推動“柴改電”清潔化生產,推動武平走上了電氣化制茶的生態環保路子。2021年,武平綠茶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王新寶成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第六代傳承人。

走上致富路的王新寶沒忘了桃溪鎮新礤村的鄉親們,“一個人富不算富,帶著大家一起富才是真正的富”。

2000年開始,王新寶不斷鼓勵村民種茶。為此,他組織村民連片開發整理荒山、荒坡、荒地,并從浙江引進新品種,新建300多畝茶葉生產基地。2006年,武平縣年年春茶業有限公司成立,在王新寶的技術指導下,公司輻射帶動2萬余名群眾發展茶葉種植。

現在,王新寶一有空就會到村里其他14家茶企走走,不僅免費做技術推廣,還指導茶企引進先進加工設備,研發出更多高品質的精品茶葉,做優做強做大武平綠茶產業。

如今,綠茶產業已成為桃溪當地村民的支柱產業。特別是新礤村,全村220戶農戶共種植茶葉3000多畝,70%村民收入來自綠茶產業,村子被評為省“一村一品茶葉專業村”,共獲全國和省市縣茶葉賽事獎項100多項。

這幾年,王新寶對綠茶產業的探索沒有停下,茶葉的品種改良、提質增效都是他努力的方向。與此同時,依托良好的生態,王新寶推動村里啟動實施了“桃韻茶鄉·山水畫廊”鄉村旅游景區建設,通過茶旅、茶研、茶賽等拓寬茶產業發展空間,推進茶旅融合。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