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瀘縣:共商共治讓“老舊小區”變“文明小區”

“車輛橫七豎八的放著,小區面貌雜亂無章。”

“沒人管,垃圾外溢,常事?!?/p>


【資料圖】

“樓道口有舊物堆放,影響通行?!?/p>

……

在瀘州瀘縣玉蟾街道朝陽社區,有一個無物業、無主管部門的“老舊小區”——東方家園。近年來,由于小區缺少配套設施和人員管理,導致小區內部秩序混亂,居民素質也參差不齊。因此,如何規范小區秩序、強化衛生整治和人員管理,成了社區關心的民生事、實事。

“借助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契機,我們組織聯社區干部、網格員等進入小區,就‘老舊小區’改造開展實地走訪、調研,收集民情民意。”社區黨委副書記靳剛介紹,通過摸小區家底,聽居民訴求,查問題實情。

“能不能把公共區域改造成停車位?”“電動車充電設置個‘臨時充電點’?!薄耙郧敖ǖ摹_水房’是違建,得拆了……”在民情民意收集會上,居民紛紛建言獻策。

社區將會上的問題、建議進行統一梳理、分類,并以所見、所聞的事實作為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科學決策依據,堅持以“黨建引領、共商共治”為抓手,牽頭成立小區自管委員會,多次召開征求意見會,修改、敲定老舊小區改造方案,又通過項目爭取,引入社會資本,居民自身投入的方式,保障改造資金需求,從而推進老舊小區改造進程。

“要說難,還是拆除違建和矛盾糾紛調解最難。”靳剛表示,“改造”只是小區提檔的第一步,“管理”才是小區治理的最終的目的,要想形成長效的管理機制,矛盾糾紛就要在改造過程中協調好。為此,社區積極協調縣綜合行政執法局,協同開展違建拆除,并通過“一對一”座談等方式,調處矛盾糾紛。

最終,在各部門支持下,僅僅3個月,小區面貌就發生了喜人變化。停車有序、管理規范、院落干凈、居民樂居的美好場景得以實現。如今,小區已形成由社區黨委、居委會、自管委加居民“共商共治”的小區治理格局。

“小區停車比以前方便了,環境衛生也更好了,整個秩序更加井然了,安逸!”居民張乃見說。(羅燕)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