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必須走綠色可持續道路

全國人大代表宋西全:

企業必須走綠色可持續道路


(資料圖片)

全國人大代表、泰和新材集團董事長宋西全見證了高科技特種纖維的高速發展。今年全國“兩會”,他將一線調研的經驗和對產業的深入理解相結合,準備的建議涉及產業升級、環保可持續發展等內容。

堅持創新驅動 改革破冰前行

“中國是全球第一大工業制造國,這離不開基礎材料的支撐。”宋西全表示,“一根小小的纖維或許微不足道,但幾千根纖維就能制成堅固的壁壘,能夠抵御外力的巨大沖擊,抵抗最炎熱的火焰,保護我們的生命安全。可以說,纖維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為我們提供舒適的生活體驗,呵護著我們的身體。”

宋西全告訴記者,從年產300噸的氨綸工廠到打破氨綸、間位芳綸、對位芳綸、芳綸紙、智能纖維五項技術壁壘,成為參與全球競爭的高性能纖維產業領軍企業,泰和新材就是靠著創新,打破了一項項技術壁壘,一個個成績是靠著刻苦鉆研做出來的。

產品立得住,企業管理也要全面精進。近年來,泰和新材一直把改革作為公司“一號工程”。面對錯綜復雜的競爭環境,如何保持行業領先,一直是公司反復思考的問題。

2020年,泰和新材通過“資產重組+吸收合并”完成整體上市,實現了管理層級的減法,決策更加高效。

宋西全強調,面向未來,企業要發展必須走綠色可持續的道路。經過不斷探索,在優化提升存量業務的基礎上,公司最終確定了以新材料領域高科技產品為重點,圍繞新能源汽車、智能穿戴、綠色制造、生物基材料、信息通訊、綠色化工六大新賽道開拓發展新路徑,并成立了“創新中心”“創業中心”,給予創新創業團隊大力支持,通過項目跟投、股權激勵、超額利潤分享、創業獎勵等激勵手段,打造一批充滿活力、實干拼搏的創業團隊,營造為了夢想積極向上、只爭朝夕的企業氛圍。

提升紡織業核心競爭力

作為紡織行業的上游企業“掌門人”,宋西全對于紡織產業鏈的發展非常關注,而印染行業作為紡織產業鏈的關鍵環節,在紡織產業中發揮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宋西全在產業一線調研中發現,近年來,印染行業轉型升級取得顯著成效,但依然面臨發展環境復雜嚴峻、綠色低碳發展水平有待提升等問題。他建議,加大對印染園區化發展的支持力度,出臺印染園區集聚發展資金管理辦法等扶持政策,引導印染企業向規范的工業園區集聚;充分給予配套的環保指標,使園區的環評、能評、排污等指標得以優化;完善污水管網等配套設施,為印染企業入園發展提供條件。同時,建議科技部門設立印染行業綠色發展技改專項,加快綠色科技成果轉化,逐步建立基于技術進步的綠色發展模式,進一步提升我國紡織行業的核心競爭力。

如何用新材料新技術“護航”人民美好生活,也是宋西全關注的重點。“我們雖然是做纖維的企業,離終端有一定距離,但是芳綸產品阻燃、耐高溫、無熔滴的性能決定了它在應用方面具備較高安全屬性,而個體防護就是芳綸一個非常重要的應用領域。”宋西全坦言。

在宋西全看來,個體防護裝備是減少職業傷害、降低傷亡率的重要保障,是生產中保護產業工人的重要防線。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阻燃工作服普及率有待提高。對此,宋西全建議,加強執法力度、加大處罰力度、強化社會監督,為勞動者提供可靠的個體防護裝備,提高勞動者的安全保護水平。

YMG全媒體記者 王鴻云

通訊員 孫康波 攝影報道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