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進深海裝備技術體系化發展


(資料圖)

胡震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江蘇省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副會長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強。“作為一名科研人員深感責任重大!”正在參加全國兩會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江蘇省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副會長胡震,在深海探測領域圍繞基礎研究發力的信念愈發堅定。

從全球“海洋科學”發展來看,海洋科研的最大機遇在深海——海洋中大部分未知的事情都發生在深海,很多戰略性資源也存在于深海。深海探索已成為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科技實力的象征之一。“前景可期!”胡震在深海裝備領域奮斗多年,至今依然奔忙在研發的一線。他表示,目前我國已初步形成由載人與無人潛器構成的深潛裝備譜系,部分技術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深海采礦裝備已經進入研發階段,深海油氣資源勘探開發正向深海推進,總體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對深海的鐘情依舊,對創新的熱情更燃。“加強前瞻性、探索性的前沿技術戰略布局,組織力量集中攻關!”“推動深海探測技術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胡震分析,加快推進深海裝備技術體系化發展是必然選擇,當前還要彌補幾個短板,如:深海領域缺少重大裝備的技術牽引,我國深海裝備起步比較晚、產業化水平比較低等。這些問題,不僅需要科研院所的一線研發人員聚力攻克,更需要從創新體制機制、創新平臺建設等方面合力推動。

為此他建議,我國要加快啟動深海裝備重大項目,形成裝備牽引,加快啟動實施“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深海空間站”,占領深海通用裝備與共性技術制高點。以大平臺、大載體引領創新,設立深海技術科學領域國家實驗室,整合國內優勢力量,聚焦國家戰略目標,圍繞深海前沿科技、深海重大科技任務和大科學工程,形成深海裝備“基礎-技術-裝備-研發-試驗-應用”的良性循環。

同時,深海裝備類技術的基礎研究,能夠突破多個關鍵核心技術,帶動一系列產業技術的發展與進步。他建議,完善深海裝備的應用與產業化體系,形成產業鏈條,推進深海裝備在相關海域開展工程示范應用,持續支持國產深海裝備在重大工程中的應用,形成具有特色的深海裝備應用機制;持續支持深海裝備“國造國配”,擴大首臺(套) 等優惠政策對深海裝備領域的支持范圍,加快自主配套產品在國內研制的深海裝備上的推廣應用,推動相關裝備產業的形成。(崔欣潤)

關鍵詞: 加快推進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