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流轉費“狂飆”的種糧賬本

一份流轉費“狂飆”的種糧賬本


(相關資料圖)

每畝1900元,種糧大戶用適度規模經營和科學管理算清增收賬一夜之間,李元剛遠近聞名。

48歲的李元剛是鄒平市長山鎮東繩村人,去年秋天,他以1900元/畝的價格競得359畝土地種糧后,一夜成“名”。

“1900元?天價啊!”聽到消息,許多人驚得睜大了眼睛。“競價剛結束,村支書就找到我,問這個價位能行嗎?我說怎么不行?就是掙多掙少的問題。”2月7日,李元剛邊說邊笑,他覺得人們的反應有些過度。

李元剛的底氣來自近幾年的糧食大豐收。近些年來,鄒平糧食生產不論總產、單產、品質都屢創新高,農民們都沉浸在豐收的喜悅里,李元剛也是其中的一員。2022年,他流轉了鄰村50多畝地種植小麥、玉米,收入可觀。

所以,當鎮干部找到他了解土地流轉情況時,他便給鎮干部算了一筆賬:“去年我種糯玉米,畝收入2000元,小麥按畝產1000斤算,就是1600元,除去1000元的農資成本,再除去1900元的地錢和100元的不確定支出,只要沒有天災,還有500—600元的純收入。”他說,去年他種的小麥實際畝產是1300斤。

“糧食的市場價格要是下調呢?”面對別人的疑問,李元剛堅信,今年小麥將延續現在的價位,即使有波動,但在國家政策調控和引導下,也將維持在合理區間。

長山鎮土地流轉費高,也有其歷史原因。這個鎮素有“山藥之鄉”的美譽,當地種山藥的多,這幾年價格也不錯,一般畝均純收入能達到1萬元,尤其去年,畝均純收入達到了1.5萬元。當地的土地流轉價格便水漲船高,提高到了每畝1200元以上。東繩村村民的流轉預期漲到了1400元/畝。

長山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董繼業分析認為,李元剛的優勢之一在于適度規模經營。他介紹,種植面積在300畝左右,一般管理較精細,沒有天災的情況下,長山小麥產量一般在1300斤/畝,最高可達1500斤/畝;如果是1000畝以上,管理就可能相對粗疏,畝產也就1100—1200斤之間。

糧食要高產,科學管理很重要。李元剛種地特別上心,去年冬天上凍前,他抓緊澆了一遍防凍水,苗情就比沒澆的好。他說,小麥返青后還要及時澆返青水,施肥、除草、滅蟲也要跟上,一個步驟也不能落,“我現在幾乎一天到地里一趟,有情況就及時處理,管理得好和不好,畝產能差200斤呢。”

“鎮上的技術人員也會不定時地前來,為他提供技術服務,幫助他減肥、減藥,進一步降低成本。”董繼業說。

在鎮干部的提醒下,2月1日,李元剛還辦理了小麥完全成本保險,如果遇到災情,他最高可獲得950元/畝的補償。“畢竟天災我們誰也擋不了,買了保險,確實給我提供了一個很大的保障。”李元剛說。

“1900元/畝的流轉價格在長山鎮是一個特例。”董繼業說,土地流轉價格維持在合理的價位,讓農戶、大戶都有錢賺,才是長久之計。下一步,長山鎮將出臺相關辦法,保護農民的種糧積極性,讓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平穩、積極地經營農業,夯實糧食生產根基。

農村大眾報記者 郭 杰

通訊員 李曉偉 趙文麗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