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群眾“身邊小事” 做出民生幸福“大文章”

大港街道堅持在高質量發展中破解民生難題

解決群眾“身邊小事” 做出民生幸福“大文章”

街道執法人員定期巡查轄區商戶


【資料圖】

今年以來,大港街道堅持為民服務理念,從抓保障、惠民生入手,不斷提升民生溫度,做實民生實事,堅持把群眾身邊小事作為街道工作的頭等大事,通堵點、疏痛點、消盲點,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堅持問需于民

做實“關鍵小事”

民生無小事,但百姓的“幸福感”卻由無數“關鍵小事”所構成。針對轄區實際情況,大港街道及34個社區把群眾“身邊小事”辦成“幸福大事”,堅持問需于民,從最困難的群眾入手、從最突出的問題抓起、從最現實的利益出發,把群眾“盼的事”變成街道和社區“辦的事”,打通了社區工作“堵點”,辦好了惠民實事,真正實現了民生“小”實事撬動基層“大”動員,讓居民群眾常常獲實惠,幸福感一點點積累起來。

不久前,重陽里社區居民反映污水井外溢,社區及時聯系物業等單位進行現場勘查、施工,第一時間解決了問題。高效服務的背后,是社區工作人員對居民幸福生活的責任感。大港街道其他社區都做到了讓情況在現場了解、矛盾在現場處理、問題在現場解決。

此外,立足社區特點和基層治理現狀,大港街道通過打造居民議事會平臺,把群眾反映的難點和基層治理的堵點擺在“桌面”上,大家共商共議,居民的參與感提高了,主人翁意識更強了,讓矛盾越說越開、道理越說越明,居民滿意度和幸福感大幅提升。

強化黨建引領

激活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社區是居民生活和城市治理的基本單元,為切實維護轄區安全和秩序,大港街道強化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社區工作人員、志愿者、網格員每天都會在各社區進行巡查,對防火防盜、環境衛生、安全生產等方面問題進行整改,全面推進平安社區建設,用行動守護和美家園。

在大港街道,黨建工作的“線”串起黨員志愿者、居民積極分子和在職黨員的“點”,讓“組織引擎”成功激活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社區黨員充分發揮帶頭模范作用,依托雙報到機制,參與網格化社會治理,不斷推動社區硬件設施改善,尤其是在平安創建、疫情防控、垃圾分類、全國文明城區建設等工作中,帶動居民積極參與,凝聚了向心力和戰斗力。

34個社區從群眾身邊的小事抓起,從群眾關心的問題改起,查漏洞、補短板、強弱項,以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回應群眾關切。街道還發動社區能人參與家園治理,讓社區里的“意見派”變成“熱心人”,通過抓一件成一件、成一件帶一片,真正把“為民服務解難題”落到實處,確保問題得到解決,真正做到民生工作服務民需、尊重民意、體現民愿。

解決“急難愁盼”

向“好機制”要“高效率”

大港街道老舊小區多,存在基礎設施老化、空間余地不足等問題。面對居民“急難愁盼”問題,如何更快更好地讓百姓居有所安、居有所美?大港街道堅持“先解決問題再說”的原則,為社區賦能賦權,將矛盾在第一時間化解,把難題在第一現場解決,一批優秀做法涌現,成為大港街道向“好機制”要“高效率”的生動注腳。

抓住民生需求、拓寬表達渠道、調動群眾積極性……大港街道將繼續在高質量發展中破解民生難題、補齊民生短板、兜牢民生底線,讓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身邊小事”成為街道工作中牽腸掛肚的“心頭大事”,通過解決群眾的“身邊小事”,做出民生幸福的“大文章”。

記者 李婷婷 攝影報道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