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林:小農機大作為 機械強農助振興

“通過現場觀看,我發現無人機植保操作非常簡單,飛防效果好、效率高,還可以降低農藥污染,提升水果品質,而且現在國家有這么好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所以我打算訂購兩臺植保無人機,眼下果樹管護就可以用無人機植保了!”近日,在西林縣普合苗族鄉登豐果場舉辦的無人機飛防演示推廣現場會上,該縣登豐果場負責人農李玉高興地說。


(資料圖)

2022年以來,西林縣堅持以服務“三農”為主線,以“補短板,強弱項,助發展”為目標,通過“抓落實、優結構、補短板、促提升”,發揮“小農機,大作為”的積極作用,寫好“機械強農”文章,以現代農機助推鄉村振興。

抓落實,高效完成購機補貼任務

2022年,西林縣把補貼水果、茶葉和水稻等優勢特色農作物生產機具作為切入點,推動農機購置補貼惠民政策落地見效。該縣農業機械化服務中心深入各鄉(鎮)調研,了解農民群眾對大型農業機械的購買意向,對有購買意向的農戶登記造冊,做到早謀劃、早推進。緊緊圍繞水果、茶葉、油茶、水稻等優勢特色產業,對農戶購買軌道運輸機、水果清洗打蠟機、茶葉加工機械、谷物烘干機等補貼機具給予大力扶持和政策傾斜。利用鄉鎮趕圩日、“3.15”消費者權益日,到各鄉鎮開展巡回宣傳5次,指導群眾使用廣西農機購置補貼APP,發放宣傳資料6000多份。

2022年,該縣共完成中央補貼資金使用209.289萬元,完成補貼資金使用績效任務(133萬元)的157.36%,完成全年任務的149.492%,補貼資金使用率排名全市第三;完成農機購置補貼資金結算173.362萬元,占補貼資金結算績效任務(119.7萬元)的144.83%,完成全年任務的123.83%,補貼資金結算率排名全市第二。共補貼各類農機具1262臺(套),受益農戶964戶。

優結構,加快推進新技術新裝備推廣應用

近年來,西林縣聚焦聚力推廣山地軌道運輸機、水果加工機械和植保無人機等先進適用的新機具新技術,優化丘陵山區農機裝備結構,推動農機裝備由傳統種植業轉向設施農業、農產品初加工等多領域發展。2022年,該縣新增引進安裝56條軌道運輸機,農機購置補貼合計61.6萬元。軌道運輸機應用使山地運輸效率比人工提高60倍以上,降低了約50%的人工雇傭費。目前,全縣累計安裝軌道運輸機113條(套),合計22600米,開創了西林縣農作物“輕軌”之路。2022年,該縣新增引進安裝水果清洗打蠟機18臺(套),已發放農機購置補貼48.6萬元。目前全縣擁有水果打蠟廠50余家,生產線90余條,通過對柑橘進行加工后統一包裝銷售,提升柑橘品質,提高了柑橘產業的市場競爭力。

補短板,推進產業機械化薄弱環節建設

2022年,西林縣整合資金160萬元用于谷物烘干中心建設,分別在該縣那佐苗族鄉壩盆村和平別村、西平鄉皿帖村、足別瑤族苗族鄉足別村、馬蚌鎮那托村等具有代表性的糧食主產區,首建單個批處理量達20噸的谷物烘干中心5個,引進谷物烘干機5臺,農機購置補貼合計14.5萬元,輻射8000畝水田,解決1000多戶村民的曬谷難題。西林縣谷物烘干中心由各村村集體經濟合作社承建,通過“聯合兩委+聯合社+公司+大戶+農戶”的模式,幫助農民增收、聯合社增產、村集體增效。西林縣壩盆村谷物烘干中心于2022年9月5日建成投產,并累計為群眾烘干近40噸稻谷,讓西林縣“富硒冷水米”能夠及時上市銷售,幫助村集體經濟增收0.8萬元。5個烘干中心受益群眾總數約3000人,其中惠及脫貧戶(包含監測戶)群眾1890人。預計從2023年起每個谷物烘干中心能給所在村每年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以上,實現了農民收入和村集體經濟“雙贏雙增”。

促提升,增強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

西林縣積極探索“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合作模式,目前該縣共培育有4個農機專業合作社,社員18人,合作社擁有拖拉機、插秧機、收割機和植保無人機等各類機械25臺。通過合作社開展農機社會化服務,使2000多戶農戶的農業生產實現了全程機械化。2022年,西林縣組織農機檢修志愿服務隊開展農機檢修服務活動10次,參與檢修技術人員80多人次,檢修各類農機具500多臺(套)。開展冬種機耕服務,投入機耕補助費15.84萬元,幫助該縣那佐苗族鄉5個村1320畝地的群眾利用冬閑田增收。舉辦5期村“兩委”、黨員農機手和致富能手農機化技術專題培訓會,累計培訓197人。積極開展農機抗旱救災工作,累計發放春耕抗旱油補貼資金9萬元。(韋素雪 湯細芳 羅子淇)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