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見聞)告別巡診“老三件” 廣西村醫攜“新N件”訪鄰里

中新社柳州1月19日電 題:告別巡診“老三件” 廣西村醫攜“新N件”訪鄰里


【資料圖】

作者 李嬌陽

傍晚時分,51歲的張唐象把醫藥箱往汽車后座一放,驅車前往廣西柳州市柳北區石碑坪鎮古木村幾位高齡老人住所,開展入戶隨訪。

從前,聽診器、血壓計、體溫計是他入戶隨訪時攜帶的“老三件”。如今,指氧儀等“新N件”是他醫藥箱里的“標配”。

帶著新增的儀器設備,張唐象走進一座紅磚院落。一位年過八旬的老人坐在門邊等候。他將指氧儀夾在老人手指上,電子屏上很快便顯示出實時數據。“沒有問題。”張唐象取下儀器,松了口氣,笑著對老人說。

“我們會定期上門巡診,為行動不便的老人進行血壓、血糖、血氧等檢測。”張唐象表示,與中國許多鄉村相似,古木村的年輕人大都外出務工,村里常住的以老年人居多,且他們多數患有基礎疾病,防護意識比較薄弱,加強健康監測能有效預防和減少新冠重癥的發生。

春節臨近,村里迎來“返鄉潮”。上一輪新冠病毒感染高峰到來時,村醫張唐象每日接診人數過百。面對節前的人員流動,他表現得從容且鎮定。

目前,中國疫情防控工作重心從“防感染”轉向“保健康、防重癥”。長時間駐守地方的鄉村醫生對其服務范圍內的孕產婦、65歲以上老年人等重點人群的基本情況較熟悉,因而成為農村疫情防控的“主力軍”。鄉村兩級醫療衛生機構是農村疫情防控和救治的“第一道防線”。為實現“早發現、早識別、早干預、早轉診”,基層衛生機構需加強對重點人群的健康監測。

張唐象所在的石碑坪鎮古木村衛生室,是該村唯一的醫療衛生機構,其門上貼著張唐象的個人聯系方式。駐村30余載,他已成為全村兩千余名村民的健康“守門人”。

每天下班回家后,張唐象還會通過電話與高齡老人的家人取得聯系,關注老人們的健康狀況。“設施設備的升級有助于提高診療效率,暢通的鄉村道路和快速轉診通道能很大程度確保重癥患者第一時間得到救治。”他表示,如今,正常診療已經恢復,退熱類、清熱解毒類藥品供應充足。

由于春運期間人員流動較為密集,中國多地發布信息,春節前后或迎第二波新冠病毒感染小高峰,各地加大醫療物資保障力度,精準做好農村、學校等重點區域醫療物資供給。

據悉,中國60余萬個村衛生室指氧儀已配備到位。截至1月17日,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兩類重點解熱鎮痛類藥物在連續17天保持2億片產能的基礎上,目前已累計供應51.4億片,可以充分保障用藥需求。(完)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