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熱推薦:把餐廚垃圾資源化再利用、搭建景區低碳運營……22個大學生“雙碳”創新項目讓人眼前一亮!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電膜協作,減污降碳”、“模擬增溫降低濕地生態系統對極端淹水事件的抵抗力和恢復力”……在剛剛啟動的首屆華東師大“雙碳”創新創意學術文化節上,22個學生創新項目涵蓋了環境與綠色科技、低碳生活與生命健康、以及設計與制造方向等助力“雙碳”的多重方面,讓人眼前一亮!

整整6年,孫寶玉團隊連續進行野外增溫實驗,這次亮相的“模擬增溫降低濕地生態系統對極端淹水事件的抵抗力和恢復力”,就是6年野外增溫實驗的調查結果。他們結合自然極端氣候事件,發現氣候變暖能夠降低濕地生態系統生產力對極端洪澇災害的抵抗力和恢復力。

而另一項“電膜協作,減污降碳——有機固廢厭氧處置能源轉換領航者”則是邱博然團隊的項目,他們設計的裝備系統通過引入污泥與餐廚垃圾共消化,構建耦合消化體系,達成廢水污泥和餐廚垃圾的資源化利用,獲得了全國節能減排競賽二等獎、“挑戰杯”市賽金獎。

不僅如此,在環境與綠色科技方向,“人工光合作用”隊利用太陽能和馴化功能微生物,制備高效的光點催化電極材料;“富綺萊”隊利用土壤中的植物促生菌來降低土壤乙烯濃度,提高土壤甲烷氧化能力。在低碳生活與生命健康方向,“減碳沖鋒”隊對超特大城市碳排放時空格局動態分析及趨勢預測,“主題公園”隊基于數智化,搭建主題公園低碳運營管理系統,實現景區低碳運營價值共創。在設計與制造方向,“碳何容易”隊制作多功能生態節能減排裝置,通過多功能生態節能減排裝置固定環境中的溫室氣體以達到減排作用。

據了解,“雙碳”創新創意學術文化節重點展示了華東師大在第一屆中國研究生“雙碳”創新與創意大賽上的參賽作品。為增強研究生對“雙碳”戰略的認識,提升研究生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自覺性和創新能力,助力實現“3060雙碳”目標,生態與環境科學學院承辦了第一屆中國研究生“雙碳”創新與創意大賽華東師范大學賽區組織工作,目前已舉辦三場“雙碳”創新系列輔導講座以及模擬路演活動,選送的22支參賽隊伍中10支入圍復賽,入圍數量位列全國174家高校第18位。

在學術文化節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業大學首席教授彭永臻,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馬軍以及國家杰青、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馮玉杰還分別就“城市污水處理厭氧氨氧化技術的研究與應用”“電子補償反硝化陰極生物膜構筑與效能”“未來城鄉生態環境低碳發展對策與綠色技術研究進展”主題,為同學們詳細講解并進行了交流。

生態與環境科學學院副院長張秋卓表示,該學術文化節旨在以賽促學、以賽促教,鼓勵研究生以學術文化節為契機,充分發揮創新思維,積極投入到科研事業。今年6月,學校備案設立“碳中和科學”二級交叉學科,未來將招收和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該學科將服務國家碳中和、碳達峰重大戰略,發揮學校學科綜合性特色,形成融合文理的碳中和基礎科學和應用人才培養群,成為有國際影響力的碳循環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高地,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人才保障。

來源:周到上海 作者:李星言

關鍵詞: 讓人眼前一亮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