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焦點!三項硬措施“打假保名優” 護航企業發展

省市場監管局著力打造尊商親商安商市場環境

三項硬措施“打假保名優” 護航企業發展

營商環境是市場主體生存發展的土壤,營商環境越優,企業發展越好。今年以來,河北省市場監管局圍繞打造更有吸引力、更具競爭力、更加富有活力的營商環境,大力開展“打假保名優”活動,依法嚴厲打擊侵權假冒等危害市場主體和群眾權益的各類違法行為,真正為保護企業和消費者合法權益提供有力保障,為中外企業提供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相關資料圖)

堅持精準施策“做實功”

認真落實“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的要求,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創新意識,針對侵權假冒新變化、新特點和新方式,廣泛調查研究、科學研判分析,建立省市縣三級協同聯動機制,精準劃分名優企業范圍,精準對接企業利益訴求,精準開展包聯幫扶,集中治理行業“潛規則”問題,全力服務企業高質量發展。

聚焦重點、周密部署。以重點區域內企業行為和市場秩序明顯規范、各類侵權假冒違法行為有效遏制、更大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為目標,印發《2022年河北省“打假保名優”活動實施方案》,各地結合屬地實際和打擊侵權假冒重點工作,分別制定更有針對性、操作性的實施方案,全省上下統一行動,確保“打假保名優”活動各項措施末端落實。

聚焦問題、強化協作。錨定重點區域名優企業,選取788家有品牌帶動效應的龍頭企業、知名品牌企業和外省在冀知名品牌生產經銷企業,建立打擊侵權假冒常態化協作機制,拓寬政企溝通渠道,強化政企交流互動,針對焦點難點問題,明確負責機構和責任人,實行臺賬式管理,統籌協調推進工作落實,解決一個銷號一個,確保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聚焦服務、問需于企。堅持摸實情、出實招、求實效,省、市、縣三級組成多個工作組進企業、下車間、問需求,深入宣講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深入宣傳“打假保名優”工作安排、優化營商環境等政策法規,深入了解企業在生產經營中面臨的困難和侵權假冒等熱點問題,累計走訪企業3641家次,收集企業需求和侵權假冒線索3054條,逐一制定針對性解決措施,切實幫助企業解決“煩心事、憂心事”,助推企業健康快速發展。

堅持重拳出擊“做真功”

牢固樹立“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理念,把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貫徹到“打假保名優”活動全過程,多措并舉開展綜合治理,堅決做到重拳出擊、整治到底、震懾到位,堅決遏制“劣幣驅逐良幣”等不良現象,堅決為名優企業加快發展保駕護航。

嚴查各類侵權行為。組織省、市、縣三級執法部門開展聯動執法,嚴厲查處商標、專利和“山寨”“傍名牌”等違法行為,共查辦侵權、假冒偽劣等案件1839件,涉案貨值1456.24萬元。先后查處假冒“衡水老白干”“承德山莊”“五糧液”等品牌白酒、“伊利”牛奶等品牌乳制品、“涼白開”“露露”“六個核桃”等品牌飲品、“風帆”“駱駝”“南孚”等品牌電池、“億利”“歐亞惠通”等品牌汽車配件、“耐克”“阿迪達斯”等品牌服裝、“海飛絲”“藍月亮”“六神”等品牌日化品等一系列侵權行為,真正為各類市場主體創造充足公平市場空間。

嚴懲違法犯罪活動。充分發揮“雙打”領導小組辦公室統籌協調作用,組織相關成員單位深入開展互聯網等領域侵權假冒治理,大力開展“劍網2022”“昆侖2022”“秋風2022”“龍騰2022”等專項行動,破獲犯罪案件969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981名、涉案金額6.7億余元,始終保持打擊侵權假冒的高壓態勢,震懾效應顯著增強。

嚴辦民生領域案件。圍繞民意最盼、危害最大、市場監管風險和壓力最大領域,開展民生領域案件查辦“鐵拳”行動,全省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聚焦重點時段、重點區域、重點產品,加強對防疫用品、兒童學生用品和日常生活必需用品、農村假冒偽劣食品等產品的專項檢查,共查辦各類民生領域案件11440件,罰沒金額合計1.24億元,移送公安機關案件114件,消費環境得到大幅凈化。

堅持多方協同“做深功”

把優化市場環境作為打造區域競爭優勢的有效抓手,按照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以市場主體滿意為目標的要求,深入推進打擊侵權假冒區域合作、部門聯動和全社會協同,建立健全工作機制,積極開展政策解讀宣傳,激發社會各界參與打擊侵權假冒的積極性主動性,加快構建共治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

深入推進區域協作。全面加強與京津的對接協作,簽署《京津冀營商環境一體化發展監管執法領域合作框架協議》,冀晉、冀鄂建立“打假保名優”協作機制,與阿里巴巴集團建立聯動合作機制,聯合開展打擊侵權假冒行動,查辦了一系列跨區域侵權假冒案件,進一步拓展了跨區域聯合打擊侵權假冒行為的深度廣度。

深入推進部門聯動?!按蚣俦C麅灐鄙婕邦I域多、部門多、頭緒多,全面強化部門之間的統籌協調、配合聯動,加強與企業、行業協會、新聞媒體等社會各界緊密聯系。出臺《關于加強市場監督管理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的指導意見》,強化司法打擊力度。實施打擊申請人惡意商標搶注行為專項行動計劃,開展電商領域知識產權保護聯合行動,建立知識產權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對2.3萬件非正常專利申請行為進行核查處置。出臺舉報獎勵辦法,完善投訴機制,推進線下無理由退貨,挽回群眾經濟損失7100萬元。

深入推進宣傳引導,向社會彰顯打擊侵權假冒、維護企業和消費者合法權益、助力企業質量提升的堅定決心。先后開展“3·15”消費維權、“4·26”知識產權保護等“打假保名優”宣傳活動3390次,向社會曝光侵權假冒典型案例18批125起,開展集中銷毀活動20余次,銷毀食品、日用品等假冒偽劣商品500余噸。(張曉海)

關鍵詞: 企業發展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