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資訊丨白鷺來了游客多了 一江清水變發展“活水”

沱江河畔的百威(四川)啤酒有限公司。吳昊江攝

□劉嘉儀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高杲

沱江是資陽人的“母親河”,資陽市和其中心城區——雁江區的得名都與之有關。一灣沱江穿城而過,見證了這座城市的發展和變遷。


(相關資料圖)

然而多年來,沱江治理工作一直面臨挑戰:一邊是服務居民生活、城市經濟發展;另一邊則是擔當責任、保護修復生態。

如何協調兩者之間的關系,將一江清水轉變為資陽發展的源泉?近日,四川日報全媒體“江河上游看變遷”采訪報道組走進資陽,沿著沱江資陽段及其支流尋找答案。

臭味沒了白鷺來了

一潭死水變“網紅打卡地”

從資陽市區出發,10多分鐘的路程,就來到了江南半島小區。一陣秋雨過去,小區旁的河面上泛起漣漪,周邊長滿了美人蕉、粉綠狐尾藻等植物,河岸邊不少游客正在拍照,不時掠過的白鷺引起他們的歡呼。

5年前,情況不是這樣。在江南半島小區居民楊杰的記憶里,這里曾是一條市民不愿靠近的臭水溝。他手機中還保留著當時的照片:一潭黑臭的死水,水面漂浮著垃圾,水邊堆積著淤泥,周邊雜草叢生……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資陽市生態環境局局長羅文告訴記者,這里地勢低洼,護岸防洪標準低,是一個典型的洄水灣,加上又是九曲河匯入沱江處,汛期上游洪峰過境經常淹沒這里,城區雨污分流不徹底,部分污水匯聚于此,就形成了一條巨大的“臭水溝”。

“情況最差時,這里的水質為劣Ⅴ類。”羅文說,經過多年治理,目前,水質已經達到了Ⅱ類。

從劣Ⅴ類提升到Ⅱ類,是如何實現的?資陽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陳家林提到兩點:一是優化產業結構,包括關停和整治排污企業,整改網箱養魚、畜禽養殖等問題;二是健全基礎設施,修建了一批污水處理廠、市政工程雨污水管道等工程。“整治‘臭水溝’,我們有不少‘法寶’。”陳家林指了指不遠處的污水處理廠。

改善的不只是江南半島洄水灣。資陽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科負責人劉艷麗列出了一組數據:2015年到2017年,整個沱江流域(資陽段)年均水質為Ⅳ類,個別月份甚至惡化到Ⅴ類。如今,沱江干流1至8月水質達到了Ⅱ類,過去水質不佳的主要支流陽化河、九曲河也實現了Ⅲ類水質。

漫步在沱江邊,就像在逛一個巨大的濕地公園。“這里是市民的‘網紅’公園,也是治理沱江的‘生態凈水系統’。”劉艷麗指著河里生長的美人蕉、粉綠狐尾藻說,“這些植物不僅花期長、耐水淹,自身還具有凈水功能,對沱江水質能夠起到保護修復作用。”

游客多了企業來了

一江清水激活資陽產業圈

與江南半島小區一江之隔的萇弘廣場,護漁員張平騎著電動車開始了一天的巡邏工作。而在幾年前,他的身份還是漁民。

“以前以捕魚為生,后來魚越捕越少,生意也越來越差。”談到身份的轉變,張平滿是感慨。離船上岸帶著諸多不舍,但眼見沱江水質越來越好,他還是有說不出的高興,“生活了這么多年,和沱江感情很深厚。”

巡邏工作并不太忙,工作之余,張平還會打點臨工。“時間更自由,賺得和以前也差不多。”談到現在的生活,張平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沿著張平巡邏的方向,記者發現河邊有一排茶樓、咖啡館。“生意不錯。”不少店主告訴記者,隨著沱江治理工作的深入,顧客也越來越多。茶樓經營者說,現在水清澈了,環境好了,大家也愿意來河邊休憩。

順著沱江而上10多公里是雁江區保和鎮晏家壩村,這里是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村里的晏家壩鄉村公園沿河而建。一江清水不僅為當地果蔬種植提供了便利的灌溉條件,也引來了更多游客。“這幾年,村里開了好幾家文創小院和民宿,來觀光的人越來越多。”晏家壩村黨總支書記查玉春正忙著策劃活動。

“我們用資陽的水,釀造出了世界上最好的百威啤酒。”百威(四川)啤酒有限公司企業事務經理謝澤薇講到企業和“沱江”的一則趣事:2021年5月,資陽工廠生產的百威啤酒在全球生產基地中脫穎而出,獲得8.08分的高分,奪得單月冠軍。

沿著沱江一路前行,百威(四川)啤酒有限公司、四川加多寶飲料有限公司、四川寶蓮酒業有限公司等企業沿河而建,三賢文化公園、天府花溪等公園錯落分布,雁江臨空食品加工配送產業園等加速建設……一座山水園林城市正在沱江畔崛起。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