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走回頭路”,這支應急小分隊提前設計路線高效采樣

本文轉自:文匯報

今晚8點40分,沈嘉暉的微信運動步數已經達到了13096步,走了近9公里的路,而她仍然在為新任務奔波忙碌著。沈嘉暉是虹口區歐陽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也是街道應急采樣小分隊隊長。今天,浦西地區進行新一輪核酸篩查。清晨6點,她就與6名隊友們出發了,他們根據事先規劃的“路線圖”,“不走回頭路”地前往一戶戶特殊群體家采樣,確保“不漏一戶”“不拉一人”。

沈嘉暉說,應急采樣小分隊的主要任務包括兩部分:先去“7+7”“2+12”的封控居民區開展核酸篩查工作,再為不能下樓、行動不便的困難群體提供上門檢測服務。在核酸篩查前一晚,她拿到了各居委提供的需上門采樣名單和住址。

考慮到核酸篩查日運輸車輛緊張,為了提高效率,她和隊員們先根據地址設計最合理的路線,盡量“不走回頭路”,以此縮短路上時間,盡最大努力讓采樣環節更快、更高效。比如,他們將三個有封控居民樓的臨近小區排在一組,步行完成點位移動。之后,再申請運輸車送她們到第四個相對較遠的點位,而后再將另一個“走走就能到”的小區排為第五個點位。

由于轄區內部分6層樓的老公房涉及戶數較多,一層樓就達12到14戶,因此除了點位路線要排,這類封控居民樓的采樣順序也要設計安排。沈嘉暉將6名隊員從兩兩一組調整為為三人一組,一組從6樓自上而下采樣,另一組則從1樓自下而上采樣,通過這樣的“上下銜接”確保“不漏一戶”。由于樓棟中有確診病例,采樣一戶一罐,三人小組中除一人負責掃碼、一人負責采樣,另一人則負責在完成采樣的居民室號旁打勾,并及時做好全組人員的全身噴灑消毒、手消毒,做好自我防護的同時,也保障每位居民的安全。每完成一個小區的采樣,他們又要在露天通風處換上新的“大白”,并及時在醫廢點處理完廢棄物。

歐陽路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街道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主體,集合轄區力量成立了具有一定專業化程度的應急采樣小分隊,以此緩解醫護人員的核酸檢測壓力,進一步完善核酸篩查體系。由于轄區內老齡化程度較高,高齡、獨居老人等困難群體較多,常常一個居民區就有約百位居民有上門采樣的需求。下午,在大多數居民區完成核酸篩查任務后,各居委也多騰出人手,為應急采樣小分隊“帶路”,以“一名居委干部+一名采樣醫護”的模式各自“包干”幾個小區,分頭前往困難群體家采樣,進一步提升核酸篩查效率。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