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三五”時期基礎設施累計投入超1.2萬億元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3月3日電 (記者 杜燕)“十三五”時期,北京基礎設施累計投入超1.2萬億元,是“十二五”時期的1.4倍,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成投運,北京全市基礎設施的綜合承載能力不斷提高。

這是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來現余在今天舉行的《北京市“十四五”時期重大基礎設施發展規劃》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的。

來現余表示,“十三五”時期,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生態領域實現率先突破。大興國際機場順利建成投運,北京邁入航空“雙樞紐”時代。“軌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建設,市域內鐵路運營總里程達到1351公里。市域內國家高速公路網“斷頭路”清零。完成100萬畝平原造林任務,全面啟動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工程。

“十三五”時期,北京交通能源保障體系不斷完善。軌道交通(含市郊鐵路)總里程達到1092公里,公交專用道里程超過1000公里,城市快速路及主干路里程達到1396公里。優質能源比重提高到98.6%,建成投運四大燃氣熱電中心,16個區全部連通管道天然氣,平原地區燃氣管網實現“鎮鎮通”。

“十三五”時期,北京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提升。“南水北調”累計調水量突破60億立方米,單位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下降15%左右,永定河北京境內河段25年來首次全線通水。新增大尺度森林59萬畝、城市綠地3773公頃,新建城市休閑公園190處、小微綠地和口袋公園460處、城市森林52處、健康綠道597公里,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4.4%,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86.8%。

“十三五”時期,北京城市治理能力持續增強。交通綜合治理有序實施,分級治理堵點943處,打造24處中心城緩堵示范區。水污染治理取得顯著成效,城鎮地區基本實現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全市污水處理率達95%。垃圾分類示范片區建設覆蓋率達到99%。

“十三五”時期,北京重點區域保障更加堅實。核心區基礎設施不斷提質升級,城市副中心基礎設施框架基本形成,南部地區基礎設施加快發展,回天地區、新首鋼地區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十三五”時期,北京落實高質量發展理念,基礎設施與城市功能、市民百姓的需求更加契合。打破行業邊界,推動地鐵站點增設便民設施、公交場站復合利用。在城市道路建設中,積極推進城市副中心、大興新城部分相交路口秩序化設計,增加二次過街設施,提升慢行交通環境。建成投運本市首條自行車專用路,最高日雙向交通量超過1.9萬車次,得到社會廣泛認可和好評。

來現余指出,總的來看,“十三五”時期,首都城市發展進入增量建設和存量提升的新階段,基礎設施建設成效符合預期,發展基礎更為堅實,各領域的統籌更加有力,機制體制優勢更加彰顯,為首都功能提升和北京城市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

來現余表示,在新發展階段的新形勢、新要求下,“十四五”時期,北京將系統謀劃基礎設施各領域、各環節的發展,提出構建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城市基礎設施體系。到2025年,北京基礎設施網絡布局更加完善,綠色集約、智慧精細水平不斷提高,城市品質穩步提升,人民群眾的需求得到更好滿足,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主干構架基本形成,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完)

關鍵詞: 基礎設施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