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會建筑的“野心”:汲取傳統,改造工業遺跡

本文轉自:澎湃新聞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奧會及冬殘奧會正式開幕。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主導了張家口賽區整體及全部場館和北京賽區首鋼場館的規劃及建筑設計工作。在這些設計中,可持續利用、對于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借鑒等成為了貫穿各項目的關鍵詞。“2008年我們希望向世界證明我們像很多發達國家一樣,可以舉辦一個世界型的盛會。現在更多的問題是表達現在國際社會都關注的可持續發展,包括生態的維系、碳足跡的縮減,這方面中國利用冬奧這個事情是能有一些解答的。”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首鋼滑雪大跳臺設計總負責人說道。

張利是清華大學建筑學院院長,也是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首鋼滑雪大跳臺設計總負責人,他參與、見證了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技術難度最高的競賽場館“雪如意”和世界上首個永久性單板大跳臺“雪飛天”的設計與誕生。

賽區分布圖

在場館設計中,張利融入了許多中華傳統文化元素,無論“如意”,還是“飛天飄帶”,抑或其他,在他看來,于場館設計中傳遞中國文化信息,不是一個選項,而是一種責任。同時,“每一個形象的表現都一定要和它最后具體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聯系到一起,僅僅是‘形象’是長久不了的。”

“可持續利用”是張利反復強調的概念,在他看來,這次北京冬奧會和2008年夏奧會最大的不同在于我們不再考慮如何僅僅做一個盛會,而是更加關注長期的可持續利用的問題。“奧運怎么貢獻于一個具體的國家、城市、社區的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中國其實在提供一些自己的答案,跟世界一起來參與這個討論。”

東向鳥瞰古楊樹場館區,國家跳臺滑雪中心與國家冬季兩項中心遠景

首鋼滑雪大跳臺

關鍵詞: 冬奧會 遺跡 北京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