獎補政策為中藥(蒙藥)產業注入強心劑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獎補政策為中藥(蒙藥)產業注入強心劑

通訊員 段國棟

在近期舉辦的內蒙古(通遼)第八屆中醫藥(蒙醫藥)產業博覽會上,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人民政府對通遼地區黃芪、防風、蒼術、苦參四個品種的道地藥材進行認證發布,為8家企業頒發道地藥材認證證書,選定9種優質道地藥材重點培育,并對轄區內的藥材種植企業、種植合作社、專業大戶、生產企業進行獎補。以往,通遼市藥材產業獎補都是由各旗(縣、區)自行決定,個別旗(縣)有獎補;今年由通遼市政府統一實施獎補政策,獎補范圍廣,內容多,為發展中的通遼中藥(蒙藥)產業注入了強心劑。

通遼市中藥產業發展辦公室主任肖強介紹,今年出臺的《通遼市關于扶持和促進中藥(蒙藥)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包括構建中藥(蒙藥)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推進產業協同融合發展、構筑中藥(蒙藥)產業科技創新體系、落實土地供應政策、加大資金保障5部分具體內容,其中硬核部分就是對藥材種植和加工業進行獎補。

優化藥材種植結構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是蒙醫藥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有著悠久的蒙醫藥文化和藥材種植使用歷史。通遼市地處科爾沁沙地腹地,天然生長有山地森林藥材、草原藥材和沙地藥材,野生藥材有效物質含量高、藥效好。通遼市在擁有多種高品質野生中藥材(蒙藥材)的同時,藥材人工種植總面積也在平穩增長,2022年年底藥材種植面積達到了55.8萬畝。

肖強介紹,通遼市的藥材種植產業目前還處于初級階段,雖然全市藥材種植品種多達20余種,但種植規模都相對較小,特色藥材品種產量較低,在國內藥材交易市場上優勢不明顯。通遼市藥材產業正處于成長關鍵期,需要政府、市場主體多方努力,共同構建中藥(蒙藥)現代產業體系。為推動藥材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通遼市研究制定了系列配套政策,明確了每畝200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資金補助,助力產業發展。

內蒙古綠藥園中藥材有限公司是此次道地藥材認證企業,也被列為獎補對象。該公司負責人寇文輝介紹,公司種植的防風品種被認定為道地藥材,目前種植防風500畝,按每畝200元的補貼,可以得到10萬元的補貼款,對于一家種植企業來說,補貼款將解決用工等成本支出,助力企業快速發展。

在構建中藥(蒙藥)現代產業體系的過程中,通遼市突出優勢品種,優化中藥(蒙藥)的種植結構。通遼市根據自然資源稟賦、產業發展基礎和市場發展前景,選定黃芪、甘草、防風、蒼術、苦參、桔梗、沙棘、黃芩、北沙參9種優質中藥材(蒙藥材)作為通遼市特色品種進行重點培育;完善中藥材(蒙藥材)標準化體系建設,對達到指定要求的標準化示范基地給予資金補助,扶持建立中藥材(蒙藥材)良種選育繁育技術體系;支持各旗(縣、區)根據本地區特色培育壯大中藥材(蒙藥材)提取、產地趁鮮切制和飲片加工企業,對新建的中藥(蒙藥)生產或飲片加工企業根據其效益情況給予獎勵;對效益達到要求的中藥(蒙藥)企業給予獎勵。

打造特色富民產業

通遼市的一系列中藥(蒙藥)產業發展政策,有利于把中藥(蒙藥)產業打造成為通遼的富民產業、特色產業。

周翠萍是通遼市開魯縣先鋒村村民,從今年3月開始在家門口的藥材基地打工,平時負責藥材的種植和田間管理。該藥材基地今年栽植防風510畝,全部機械化栽植、標準化管理。“忙時照顧家,閑時打工,目前我一天能掙150元的務工費,一年在家門口打工就能增加3萬元的收入。”周翠萍說。

趙國慶是通遼市一家中藥材種植合作社的理事長,合作社主要開展藥材種植、藥材種苗種子購銷、藥材加工等業務,種植品種主要有黃民、防風、桔梗、牛膝等藥材。目前康泉藥業合作社吸收村民50余人,種植中藥材2000多畝,畝效益在5000元左右,合作社采取“種苗繁育+種植+生產加工+銷售”的一條龍模式,促進農戶增產增收。雖然合作社的黃芪育苗沒有被列入獎補范圍,但通遼市的中藥(蒙藥)產業發展政策讓趙國慶眼前一亮,增加了產業發展信心。“市場效益好,政府政策好,這是好上加好,我們的干勁更足了。”趙國慶說。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