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情況想辦法解難題 助推園區盤活存量用地


(相關資料圖)

市發改委

摸情況想辦法解難題 助推園區盤活存量用地益陽日報全媒體訊(通訊員 周正標)近期,市發改委和市資規局聯合組建8人調研小組到重點園區蹲點調研,指導園區從項目選擇再優化、投入產出再強化、土地流轉再加快、履約情況再落實等方面進一步助推園區盤活存量土地,通過以小見大的方式,破解園區高質量發展的瓶頸。

據了解,我市園區粗放供地、低效用地情況普遍存在,2022年益陽園區畝均稅收12.57萬元,遠低于全省17.25萬元/畝,與先進地區比有很大差距,盤活存量用地已成為加快“五好”園區創建的當務之急。為扎實開展調查研究,調研組7月份先后赴桃江高新區、安化經開區和長春經開區蹲點調研10天,對全市園區存量土地的總數、2022年已處置數、2023年任務數進行全面梳理。在全面掌握一手資料的前提下,明確此次調研課題擬重點突破的問題,確定以用地供需矛盾最為突出的長春經開區為切入點,結合其他園區調研的共性和個性問題,解剖麻雀,挖掘亮點。

為摸清園區存量土地底數、形成原因、擬解決問題等情況,調研組分成兩隊分別從土地高效利用和盤活資金兩個不同維度與縣市區自然資源局、園區開發建設局、產業發展局、財政局和平臺公司負責人交流,共計訪談46人次。為了對園區去年已處置土地(批而未供、低效、閑置)的處置方式、處置結果和銷號情況進行現場核實,同時對今年擬處置地塊的位置、面積進行現場定位、核實,共核查地塊28宗,其中批而未供土地757.65畝,低效土地973.5畝。

經調研發現,存量建設用地形成的原因有很多種,土地表象也各不相同,其中主要有“增存掛鉤”機制實施前各地區對土地等基礎性資源的搶奪、企業的違規用地行為、園區對招引效益普遍不夠重視等共性原因,還包括部分核定面積在城鎮邊界線范圍之外、基本農田導致發展受限等個性因素。為推動園區存量土地的處置,市園區辦重新修訂了考核辦法,將“三地”清理工作納入園區績效考核;起草的《益陽市產業園區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提質增效方案》已經市政府常務會審議并原則通過。下一階段,市發展改革委將進一步分析研判,從規劃管控、用地規模、資金平衡等方面尋找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力爭總結出可全市推廣的有效盤活手段。

關鍵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